大唐的粮食其实很多,东都附近更是建造了大量的粮仓。
粮食这东西不是石头,可以存放很多年。
超过一定的时间,粮食就会逐渐转变成了陈粮,再往后甚至变成了腐粮。
所以仓库存粮定期更替,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无论是李林甫还是牛仙客,都没有想到李云泽的真正打算,都只是以为其是想要顺路买批粮食带回来作为压箱底。
所以不但大方的给予了文书,甚至给了发动沿途徭役用以运送的帮助。
一直等到大规模的粮食开始起运,得知消息的两人才彻底傻了眼。
李云泽从东都运回来的米粮,可不仅仅是数量超乎想象,而且质量上也并非是陈粮。
做到这一点很简单,拿着宰相的文书与金子,直接找上看管粮仓的主管就行。
若是有人不肯收下金子,那就记下他的名字等待日后重用,再去换一座仓库。
反正洛阳城周边的粮仓多的是。
在洛阳买粮食的时候,是严格按照朝廷规定的斗米五文钱买的,甚至有贴心的粮仓主管收了金子后,主动表示陈粮不该卖这么贵,应该再便宜点云云。
高适等人婉拒了这些主管的好意,然后将他们的名字记录在小本本上,太子殿下以后要用。
大户的粮食肯定要涨价,可朝廷的粮食,谁管能卖出去多少价来?
就这么通过宰相们的文书来回这么一折腾,李云泽此时所拥有的粮食,别说是满足今年的需求了,满足今后几年的都够了。
只不过这说来说去还是用信息差在坑朝廷,李云泽不屑为之。
把粮食财货运回来后,他准备坑一把关中的大户们。
李三郎自己抗下了所有
“听说了吗?”
蓝田县内的村子里,村民们聚集在一起说事儿。
“皇帝要买咱们手中的粮食,斗米六文钱。”
“这点钱够做什么,还不如留着。”
“就是,别说家中没有存粮,就算是有也不卖。”
随着朝廷推动和籴法,准备高价买粮的消息传出来,各方的注意力都集中了过来。
只不过绝大部分人都对朝廷开出的价格嗤之以鼻,斗米六文钱,打发要饭的呢。
一连好几天,购粮队几乎都没能收到粮食。
无奈之下,负责推动和籴法的太子,只好入宫禀报皇帝,希望能给提升购粮价格,否则根本没人卖粮。
皇帝非常贴心的同意了太子的请求,甚至允许太子将购粮价格提升到最高斗米十文钱的程度。
只不过,皇帝特别关照嘱咐过,绝对不允许给太子额外的财货,同时也必须要购买到足足五百万斛的粮食。
对于李三郎来说,这是变相的给李云泽增加难度,直接难度翻倍。
而对于李云泽来说,他走出大明宫的时候,嘴角带着嘲讽的笑意“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李三郎?就这点本事?”
当粮食的收购价格提升到斗米十文钱的时候,不少关中村落的百姓动了心思。
斗米十文钱,已然不算少了。
毕竟此时的关中地区依旧是产粮区,而且临近秋收的时候,眼见着新粮即将下来,家里还有旧粮的卖出去换钱也是件好事情。
诸多村落开始出粮,李云泽的收购终于是见着了收入。
只不过,真正掌握着大量米粮的大户们,却是对这个价格嗤之以鼻。
因为他们或多或少的都听闻了风声,知晓太子这次的压力很大,区区斗米十文钱还远远达不到他们的心理底线。
与此同时,另外一个消息在暗中开始流传开来。
据说是太子府的一帮人手,悄悄的偷卖太子购入的粮食,而且价格便宜斗米只需要八文钱。
只不过他们不做散户的生意,至少要购买万石以上才肯以斗米八文钱的价格发卖。
大户们查探之下得知,这居然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