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贾耘老、盛德常还郡。时饮官酒于东堂,二君许复过此①。
杏花时候,庭下双梅瘦。天上流霞凝碧袖②,起舞与君为寿。两桥风月同来③,东堂且没尘埃④。烟艇何时重理,更凭风月相催。
【注释】
①贾耘老;名诗人贾收,字耘老。喜饮酒,苏轼和他唱酬很多。家贫,轼曾作古木怪石以赠,希望借自己名气给他解决生活之困窘。贾收对他感念作亭名怀苏,诗集名《怀苏集》。盛德常,即是盛允升,贾、盛都是乌程(今浙江吴兴)人,都与毛滂为吟风弄月的诗友。二人从武康返乡,毛滂置酒官舍,并约重来。东堂:毛滂任武康县令时官舍名。毛滂诗、词、文集都以“东堂”命名。
②流霞:流动的彩霞,喻指红色桃杏花。碧神:女子的绿袖,喻指绿色桃杏叶。
③两桥:贾、盛二人的居处可能有桥。“两桥”与“东堂”相对。风月:清风明月,喻指吟风弄月的两个诗友。
④且没尘埃:将为尘土所掩。
【简说】
大凡迎送应酬的诗词,不易见长。毛滂的这首《清平乐》,用托喻表友情,以词语洗俗调,做到有韵味,有风趣,很是难得,哲宗元符初,毛滂从衢州改授武康县令。那里山清水秀,他常与朋友诗酒留连,十分惬意。《清平乐》大约作于当时。
小序说明词意:他在任所官舍“东堂”为两个朋友贾耘老和盛德常送行。主客赏花饮酒,相聚甚欢。客人临行,约定重来;主人郑重作词以志。词的上片写欢宴;下片约重来。开篇用景暗示时、地。“杏花时候”,是绝妙词句,道破时值春夜。“庭下双梅瘦”,则指东堂庭院。但诗人在此,为什么偏取两株梅呢?如果说,他想表示杏花开时,梅花残落,岂不是语言善赘,破坏了意境。如果说东堂就有这两株梅花的特点,也犯不着在这儿写。看下片还有“两桥”的话,我想“双梅”与“两桥”都是托喻两位友人的。“双悔”赞其清高;“两桥”指其幽居。接下作者把宴席上的坐
花醉月、桃杏间的斗艳争妍,化为仙境。花红似流霞,叶绿如凝碧,花枝摇曳,绿叶舒徐,仿佛仙女彩云飘风,翠袖起舞。极写春宴的幽赏清吟;主人的深情款待。下片全用来写重聚之约,足见主客恋恋难舍之情。这里主人恭维客雅,以风月托喻:一来称颂二人具有清风明月的风度;二来表示他们是吟风赏月的诗友。主人嘱咐道:“两桥风月同来,东堂且没尘埃。”倘若你们不来赴约,东堂不仅将减损光辉,更要委之尘土了。“烟艇何时重理”,最好乘船过溪,一路观赏繁花似锦。“更凭风月相催”,何时再来,要看你们的诗情逸兴了。第二年春天,贾、盛二友失约了,一直到秋天,贾耘老才一个人来看毛滂。他
又做了一词,是本词的续篇,有这样的词句:“曾教风月,催促花边催棹发。不管花开,月白风清始肯来。”(《减字木兰花》)这两首应该联起来读才是。《清平乐》飘逸秀雅,“情韵特胜”(《四库全书》语)以自然界的春花,风、月为喻,抒写友情与诗怀,就用苏轼的话“闲暇自得,清美可口”(据《西湖游览志》载)来赞美本词吧。
惜分飞富阳①僧舍代作别语
泪湿阑干②花着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③。更无言语空相觑④。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周邦彦(十六首)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神宗元丰初年曾到汴京献《汴都赋》万余言,因此被召为太学正(国子监学官),此后一直在京师及各地担任官职。徽宗朝曾在“大晟府(音乐机关)”中任提举官。他博览群书,精通音律,当时与万俟咏、田为等一起讨论古音、审定古调、创制新词,被称为“集大成”的词人。所作词集名《片玉词》,有宋人陈元龙的注。
宋词发展到秦观、贺铸、周邦彦等人,能展衍绮丽蜿约的小令而作慢词。周词直接从柳永的慢词推进一步,以浑成精工、谐合音律为其主要特点,在内容方面大多不出艳词范围,但在篇章结构上做到严密而有层次,又很讲究用字、使典,还善于融化前人诗句。他的怀古和写景咏物之词则能有所寄托而不作泛叙,如《西河》(金陵怀古)是吊古伤今而以咏史出之。小词《苏幕遮》(咏荷花),慢词《六丑》(落花咏蔷薇),都写得生动活泼,自然出色。
自从晚唐温庭筠翻制新曲,注意四声,晏殊、柳永等继之,到周邦彦不仅对字句精雕细琢,更严格注意四声,《宋史·本传》说他“词韵清蔚”,这是与他讲究声律分不开的。这种词风对南宋姜夔、吴文英、周密、张炎、王沂孙诸家影响很大。清代张惠言辑《词选》,倡常州词派,周济继起,他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指出要以清真词为极则:“问涂碧山(王沂孙)、历梦窗(吴文英)、稼轩(辛弃疾),以还清真之浑化。”直到晚清,精研清真词的人还是不少。
南宋的方千里、杨**,有和清真全词各一卷,又有陈允平的《西麓继周集》,也是金和周词,但这些都是依照周词四声填写而成,纯为形式主义的东西。
瑞龙吟
章台路①。还见褪粉梅梢②,试花⑨桃树。愔愔坊陌④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伫⑤,因念个人⑥痴小,乍窥门户⑦。侵晨浅约宫黄⑧,障风映袖⑨,盈盈笑语。前度刘郎重到⑩,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注释】
①章台路:汉代长安市中有章台街。《汉书·张敞传》说张敞无威仪,罢朝以后,走马过章台街。唐许尧佐《柳氏传》记韩翊与**柳氏故事,韩寄柳词中有“章台柳”之句。后人因以章台指**聚居之处。
②褪粉梅梢:指枝头梅花凋落。
③试花:花刚开叫试花。张籍《新桃行》:“植之三年余,今年初试花。”
④愔(yīn因)愔:安静的样子。坊陌:坊,市街村里的通称,这里指街坊、市街。陌,街道。《后汉书·袁绍传》:“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柴毂,填接街陌。”坊陌即街陌。
⑤凝伫(zhù住):有所思虑、期待而立着不动。
⑥个人:那人。
⑦乍;初。窥门户:在门缝中窥看。
⑧浅约宫黄:轻施黄粉。宫黄指宫女用来涂眉的黄粉。梁简文帝《美女篇》:“约黄能效月。”蜀张泌《浣溪沙》词:“依约残届理旧黄。”
⑨障风:以扇挡风。映袖:以袖照面。李商隐《柳枝》五首序:“明日余比马出其巷,柳枝丫鬟毕妆,抱立扇下,风障一袖。”
⑩刘郎:即唐诗人刘禹锡,他从贬地被召回长安,三游玄都观,不见旧日盛况,只见兔葵燕麦,动摇春风,因借此题诗讽刺朝政,作《再游玄都观》绝句:“种桃道士知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里作者借刘禹锡诗,说明自己是旧地重游。
秋
娘:即杜秋娘。唐金陵歌伎,曾入宫,暮年沦落金陵(这里金陵指今江苏镇江市)。杜牧有《杜秋娘诗》,并有序。这四句是说不见作者旧时恋人,访求当年与她同时的歌女,只有“旧家秋娘”还仍然声价很高。
吟笺赋笔:吟诗赋词的纸笔。
燕台句:唐李商隐《赠柳枝》诗:“长吟远下燕台句,惟有花香染未消。”(陈元龙注引)这里指作者当时赠给恋人的诗句。
露饮:露顶饮酒。陈元龙注引《笔谈》记石曼卿露顶而饮。
事与孤鸿去:指人事的变迁。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诗:“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纤纤:细微貌。
【简说】
历来认为本词是周邦彦的代表作。实际上它的内容不出“侧艳”范围,即周济所谓:“不过桃花人面,旧曲翻新耳。”(《宋四家词选》)但它比一般艳词更讲究语言、格律和音韵。
全词共三迭。第一迭写作者春日重游章台旧地。以“还见”引起睹物思人的无穷感慨。末两句是说燕子已回旧居,而自己却欲归旧处而不可得,只能徘徊于章台故路。
第二迭由黯然神伤转入追念旧日恋人。描写当初相见时的情况,声音笑貌,勾勒得十分细致。
第三迭写旧时邻里尚在,而恋人已经远去;往事历历,不胜帐恨。“事与孤鸿去”三句,点出主题;以下就说到归途,寓情于景,通过凄迷的春景,来衬托作者伤离意绪。
解连环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①。信妙手、能解连环②,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汀洲渐生杜若④。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⑤。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⑥。拚⑦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注释】
①辽邈(miǎo秒):遥远。
②解连环:秦始皇派人将玉连环送给齐国的君王后,要她把连环解开。齐后拿椎将连环击破,说:“谨以解矣。”见《战国策·齐策》。
③燕子楼空:燕子楼相传是唐代张建封在徐州时所筑,张娶了歌伎关盼盼为妾,让她住在燕子楼上。张死后,盼盼居此楼十多年不嫁。见白居易《燕子楼诗序》。弦索:本义为乐器上的弦,这里泛指琵琶等乐器。苏轼《永遇乐》诃中有“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这两句是说楼上佳人已经远去,她所弹的乐器上已经满是灰尘。
④汀洲:水边平地。杜若:香草名。《楚辞·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
⑤谩:徒然。这三句说要把她当年的来信烧掉,免得看到它们引起烦恼。
⑥江南梅萼:见舒亶《虞美人》注⑥。这三句是说当春回大地时,希望能从水路的驿站寄给我江南梅花,从而使我得到慰安。
⑦拚(pàn判):不顾惜。
【简说】
起首三句点明作词本意,是情人音信断绝,自己怨怀无处寄托。接着先以难于解开的玉连环来引出恋情。但坚如连环尚能解开,与之相比,则恋情就象风雨云雾那样易于消逝。下面以关盼盼燕子楼典故说明人去楼空,是与首句“怨怀无托”相照应。但人虽去而手栽之花木还在,这里有余情不断之意。换头从红药联想到水边杜若,遥想昔日乘舟远去,如今人在天涯海角。“谩记得”三句,是宣泄相思深意,并非真拟焚稿,所以才有寄我梅萼的期待。然而希望终于落空,只能借酒遣愁,为伊憔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