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两小时的身心折磨后。
林诗终于是用自己的生命熬完了这部狗血的青春电影。
故事具体怎么样他不知道。
但全篇的主题他是懂了。
一个舔狗舔了所谓的青春十年,最后他的青春嫁给了个有钱老头。
其实林诗有时候就感觉很怪。
细心的话。
会发现电影市场有这么一个奇特景观。
而且这些青春片不像其他高票房电影那样毁誉参半。
除个别几例以外,这些电影大多数是口碑一边倒的烂片,豆瓣分数律在及格线外。
那么问题就来了?
为什么口碑票房成反比?
烂俗的狗血青春片却依旧是当前华夏电影市场最稳的掘金类型?
最直观的原因,当然是有人看。
别看这些年电影院根本不缺青春片。
往前推个十年,这可是我国院线的稀缺类型
那会儿的爱情片。
是《志明与春娇》、《单身男女》、《爱》这种都市白领之间的爱恨情仇。
比起真实生活,那更像别人的故事。
爱情片动不动人,关键要看代入感强不强
受众范围有多大,得看主人公的职业和生活接不接地气。
在华夏。
毫无疑问对高中生活有体验的人比当白领和霸道总裁的人多
林诗回想了一下当初《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上映的时候。
身边无数同学把qg签名改成电影台词。
有情侣用柯景腾和沈佳宜做头像
很长一段时间。
沈佳宜都是学貌俱佳女生的代名词。
虽然电影情节比生活梦幻,但相比以往那些出轨撕小三的戏码。
大家肯“一三三”定对高中生活和单纯爱情更有共鸣
柯景腾喜欢沈佳宜,为爱情改变自己,全力奔赴,可惜心里装着彼此的两个人都太年轻,在没学会爱人的情况下相
遇,最终只能错过。
一心想对一个人好,却因为年轻无能为力,这种感情在日后回想,越是进入复杂环境,越会觉得弥足珍贵。
事实上,现在回想起来。
这部电影也是够扯淡的,最后点题的依旧还是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而所谓的女神最终选择的灵魂伴侣依旧是有钱老头儿。
妈的。
真够扯淡的。
然而就这这么扯淡的剧情,楞是被社畜们理解成了弥足珍贵的青春
随后。
成了几乎所有青春片的主题。
湾湾省青春片试水成功的第二年。
小赵带着自己的毕业作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来了。
90年代的大学校园,背景音乐里郑钧的《灰姑娘》
还有学生们用的小灵通,都是一代人青春的回忆。
如果说《那些年》的直接受众是学生群体。
《致青春》则用特有的年代,扩大了受众范围。
故事还是无疾而终的校园爱情。
里面不之狗血,出轨堕胎车祸背叛种种元素集齐。
但年少时爱一个人一腔孤勇的主盲,还是打动了不少观众。
再之后。
一个青春逝去了,无数个《致青春》起来了。
校园爱情题材成了电影院的一颗常青树,并且票房都稳定过亿。
2014年的《匆匆那年》《同桌的你》。
2015年《左耳》、《子花开》、《我的少女时代》
2016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致青春2》。
2018年《后来的我们》
2019年《少年的你》。
甚至2020年还有《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七夕上映短暂“救市”。
这些电影中。
除了《我的少女时代》和《少年的你》,其他没有一个豆瓣评分超过6。
林诗真的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