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新梅一大早接到甘景枳的电话时,就有一股不祥的预感。
她稳住自己的声音问:“景枳,你一大早打电话给我,是有什么事吗?”
“新梅,你现在马上来一趟平肃,何泽在这里。”
白新梅心中一喜,但是随即很快悬了起来,“他——怎么了?”
何泽本该在战场上,却出现在了平肃,通知她的这个电话是甘景枳打来的,而不是何泽自己,那他肯定是出了什么事。
甘景枳平稳的声音通过电话线传到了白新梅的耳朵里。
“他身中数弹,其中有两个子弹打在同一个位置,手术难度极大,不过现在子弹已经全数取出,能不能活下来,就看今天他能不能醒过来了。”
白新梅把甘景枳的每一个字都听进去了,听完后脑袋嗡嗡地在响,她不确认自己是不是听清楚了甘景枳的话,问了一遍:“你说什么?”
甘景枳遇见过各种各样的病人家属,像白新梅这样的,就是不敢相信事实。
她在心里叹了口气,“新梅,何泽需要你,你赶紧来平肃。”
甘景枳虽然没有给白新梅重复刚才说的是什么,但是这句话让白新梅知道,自己刚才听到的那一串话没有听错,是真的,那酒不是她的错觉。
何泽生命垂危,他需要她!
挂断电话后,甘景枳又回病房看了一眼才打算回家。
白新梅到平肃估计要三四个小时,她先回去休息一下,等她倒了她再来医院。
从医院出来,路边人来人往,有来上班的医生护士,有来看病的病人和家属,他们脸上的表情各不相同,但都在为生命奔波。
她朝医院对面的一个小摊子走去,买了根玉米和一个鸡蛋。
现在没有科技和狠活,很多农作物产品品种单一,南方的玉米是一年一季的,成熟期在九月份左右。
现在才五月底就有玉米,甘景枳不由问卖玉米的大妈:“大姐,现在不是玉米成熟的季节,您这玉米是自己种的吗?”
“是自己种的,这玉米是前几年我在山里看到的,掰回家煮了吃觉得好吃,就留了种,然后在自家自留地种了起来,才三个月就长成了,吃不了这么多就拿来卖了。”
甘景枳咬了一口,口感很像后来的甜玉米,“您这玉米跟别的玉米不一样,可要多留点种多种点,真么好吃的玉米不能只在这里卖,您也去火车站人多的地方,能卖得更多。”
大妈笑着说:“去了去了,我家儿媳妇就在火车站卖呢。”
这段时间因为卖玉米,家里收入多了起来,日子眼见好过了,大妈说话的时候都带着笑。
甘景枳觉得好吃,又多买了几个,打算带回去给王青翠他们吃。
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不由感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又一个让人惊喜的角落。
她昨晚不早不晚,赶巧救了何泽。
今天,吃到了上辈子自己很喜欢吃的玉米。
这样的惊喜让她忍不住贪心地去想,是不是在梁长琛有危险的时候,也会碰上救他的人呢?
尽管这个想法有些牵强,但是无能为力的时候,心里要有寄托才能坚强下去。
回到家的时候,李秀姐来了,正在哄着哭闹的小团子。
甘景枳赶忙把东西放到桌上,从李秀姐怀里接过小团子。
一边往里走一边问:“小团子哭多久了?”
“有十分钟了,应该是醒来饿了,不愿意喝奶粉,想你了吧。”
甘景枳进了房间就撩起衣服给小团子喂奶,几顿不喂,她也有些涨。
看到小团子迫不及待的样子,心里产生了一些愧疚。
“小团子,妈妈对不起你,但是那是小葡萄的爸爸呀,你原谅妈妈好不好?”
小团子自然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只顾着自己吃奶。
李秀给她倒了杯水进来。
“谢谢李秀姐,对了,我刚才在医院门口买了玉米,挺好吃的,你拿去跟卫华大哥他们分了。”
“唉,好,你还要不要吃早餐,我去给你准备?”
“有粥吗?”
“有的,我这就给你去盛。”
小团子吃饱后精神不错,李秀抱着她在院子里走动,王青翠也抱着自己的孩子过来和他们玩。
甘景枳扒开襁褓看了看,孩子的眼睛很明亮,看起来将来会是个聪明的孩子。
“这孩子取名了吗?”
“取了,叫平安,希望他以后平平安安。”
“这名字不错,听着很舒服。”
“我们也多大文化,就是希望孩子不要受苦,好好长大就行了。”
“嗯,普普通通平平淡淡才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