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诸如内阁次辅刘鸿训,礼部尚书徐光启这等博古通今的肱股之臣,就连王安这等仅是在内廷"内书堂"读过书的宦官都知晓中华历史上的几段被史书重点记载的乱世。
汉魏时期,三国鼎立的故事人尽皆知,但除却少有人知晓,这段时期的中华大地上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小冰河时期",各式各样的天子频发,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十九年不登之谷"的情况。
因为曹魏政权存在时间较短,且后续的西晋王朝没有建立太长时间便爆发了赫赫有名的"八王之乱",并最终导致了"五胡乱华"这些对于中华历史进程造成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故此围绕这段时间的"小冰河时期"并不为人所熟知。
同理,还有发生在唐朝末年,一直贯穿了整个五代时期,直至北宋建立之后方才逐渐宣告结束的"小冰河时期"也因为一连串的战乱,导致声名不显。
但凡是对于历史有所了解之人,都清楚在这两段乱世中,中华大地遭遇了何等恐怖的灾情,不知多少无辜百姓成为了这诡异气候的牺牲品,以至于饿殍千里,易子而食。
此时乾清宫暖阁内众臣听闻天子以昔年汉魏时期及唐末动荡的乱世做比较,均不由得如临大敌,再也不复刚刚的从容淡定。
"众爱卿倒也不用过于悲观.."眼见得暖阁的气氛愈发压抑,甚至就连身旁的司礼监秉笔及御马监提督都不由得唉声叹气,案牍后的朱由校赶忙清了清嗓子,将众人的思绪重新拉回现实之中。
"我大明如今外患尽去,各地百姓们均可安心耕种,不会受到战火的影响,如此未来情况应当远胜于汉魏时期及唐末乱世。"
尽管依着"后世"史书的记载,发生在明末清初的这场"小冰河时期"应当是有史以来,波及范围最广,影响最为严重的一次。
但此时眼前群臣心情低落,朱由校也只能强打精神,努力唤回这些人的"斗志"。
少许的沉默过后,在群臣中相对更为"年轻"的兵部尚书王在晋最先反应过来,并躬身朝着案牍后的朱由校拱手道:"陛下所言甚是。"
"日前辽东经略熊廷弼来奏,声称已然移驻开原,并派兵继续东开拓,我辽东大军已是基本掌控了昔日奴儿干都司所辖疆域,并在逐渐开屯扩地,播种粮食。"
自太祖朱元璋驱逐鞑虏,全面继承元庭于辽东地区的统治之后,便着手开辟彼时尚且"荒无人烟"的辽东,并试图通过移民的方式,将此地彻底纳入大明疆域之中。
但受限于诸多历史因素,尽管太祖高瞻远瞩,通过移民充实辽东的政策并未取得明显的效果,反倒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丢失了对于"奴儿干都司"的控制权。
时至如今,朝廷于辽东最大的"掣肘"建州女真已被荡平,余下残余的女真人及蒙古鞑子迫于朝廷的威势均是率众来投,不敢与天朝上国抗衡,故此熊廷弼"开发"辽东的计划可谓是进展顺利,辽东当地的汉人纷纷获得了比之此前数倍乃至十倍不止的耕地。
辽东的疆域,比之河南,山西,北直隶加起来还要广袤,即便只有部分土地能够耕种,且产量受到一定影响,但也足以大大缓解朝廷的压力。
一念至此,王在晋的眼神便是变得深邃起来。
难道天子前几年不顾朝中大臣反对,执意要对女真鞑子"速战速战",并将其赶尽杀绝的原因就是提前预测到会有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