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却含有人知晓,武宗皇帝落水的地点,正是在南直隶淮安府的清江浦,于民间享有\\\"漕运四都\\\"的美誉。
时光境迁,曾经于南直隶呼风唤雨的魏国公府已是轰然倒塌,独领风骚的\\\"东林君子\\\"也是泯然众人,甚至连富可敌国的富绅豪商们也是先后被朱由校整饬。
从明面上来看,偌大的南直隶,好像再也找不出一股可以与天子对峙的势力。
\\\"陛下圣明,老臣遵旨..\\\"
相顾无言间,一道坚毅的声音于南书房中悠悠响起,抬眼望去,正是内阁首辅方从哲。
一语惊醒梦中人。
有了方从哲带头,南书房中鸦雀无声的朝臣们很快便反应了过来,不管心中作何感想,也不管自己是不是出身南直隶的世家大族,皆是一脸敬畏之色的躬身应是。
至于在另一侧作壁上观的勋贵们更是眼鼻观心,不置一词,昔日南直隶之所以隐隐有\\\"听调不听宣\\\"的趋势,不就是因为那些世袭罔替的南京勋贵从中推波助澜吗。
他们这些人身份本就敏感,此时还是默不作声的好。
\\\"既如此,着户部,吏部,督查院即刻派遣能臣干吏,赶赴南直隶各府县设立税课司。\\\"
\\\"从下半年开始,南直隶的税收不再归于地方,尽数上缴中枢!\\\"
片刻过后,朱由校不容置疑的声音便是在南书房中响起,震得不远处半开的窗柩都是隐隐作响。
归根结底,南直隶这些富绅豪商,达官显贵们之所以有底气敢与朝廷对峙,其底气无外乎便是驻扎在城外的南京大营以及占据整个大明赋税七成以上的税收。
正因如此,昔日的魏国公等人才敢有恃无恐的与朝廷对峙,因为南直隶的税收并不直接交予中枢,而是由南京户部代为掌管。
这一来一回,其中的猫腻可就大了。
\\\"臣遵旨。\\\"
仍然是内阁首辅方从哲带头,随后反应过来的次辅刘鸿训,阁臣孙承宗等人也是先后应是,户部尚书毕自严更是喜形于色。
与南直隶的税收相比,那些豪绅富商被籍没的私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告诉陕西各有司官员,务必将赈济粮发放到百姓手中,如若有人敢从中贪墨,朕定斩不饶!\\\"
只几个呼吸的功夫,大明天子朱由校便重新将话题带回了陕西,其清冷的声音中更是充斥着毫不掩饰的杀意。
纵然是再好的政策,也需要地方官员一丝不苟的执行,方才可以取得预料的成果,否则依旧是一场空谈。
对于朱由校来说,针对这场世所罕见的\\\"小冰河\\\"而言,\\\"人祸\\\"的危害性远远大于\\\"天灾\\\"。
只要国朝内部稳定,他便可以腾出手来,将精力放在其余的地方,例如在后世闹得纷纷扰扰的\\\"缅甸\\\"地区,亦或者两百余年,还曾是大明国土的\\\"安南地区\\\",再或者前段时间还曾遣派使臣来觐见的\\\"乌斯藏\\\"地区。
坦率的来讲,如今大明的版图,还远远没有昔日盛唐巅峰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