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仅仅是些淮安府的差役盯梢倒也罢了,关键是直属于漕运总督麾下的漕军也出现在街道之上,那事情的严重性便又上了一个台阶。
轻轻点了点头,案牍后的老人脸上仍是毫无变化,好似全然不在乎府邸外的漕军。
今日官府的\\\"发难\\\"虽是有些突然,但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这南直隶粮价与日俱增的背后,实则与他们这些粮商脱不开干系。
既然漕运总督已是亲自下场,料想紫禁城的天子怕是也知晓了这场\\\"闹剧\\\",否则态度一向有些耐人寻味的漕运总督李养正岂会如此当机立断?
这淮安城中的粮商一向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以山西,陕西,山东等地的粮商为主,至于南派则是土生土长的\\\"淮扬人士\\\"。
尤其是前两年,随着朝廷出手整饬\\\"扬州盐商\\\",不少富可敌国的盐商都是纷纷改做粮食生意。
与自陕西,山西,山东等地而来的\\\"外来户\\\"相比,土生土长的\\\"淮扬人士\\\"不但本乡本土,于南直隶享有莫大的关系网,尤其这些淮扬富商酷爱\\\"投资\\\"读书人,从而于这些官员身上获取更大的回报。
随着万历年间\\\"东林党\\\"的兴起,持续了百多年的\\\"对峙\\\"终是宣告结束,财大气粗的\\\"北派\\\"彻底被\\\"南派\\\"压住,直到当今天子继位之后,方才有所起色。
约莫从去年冬天开始,南直隶的局势便是突然诡谲起来,淮扬等地的\\\"南派\\\"粮商们不知何故,突然开始有意无意的抬高粮价,并且于市井之间散步些许谣言,其中着重减少对于陕西粮食的售卖。
\\\"咱们与总督大人那边虽然没有半点交集,但知府大人那边却是多有来往。\\\"
\\\"这些南派的粮商自寻死路,咱们可不奉陪。\\\"
恍惚之间,老者淡然自若的声音便是在书房中响起,令得面前的华服青年下意识的倒吸了一口凉气。
虽然\\\"南派\\\"与\\\"北派\\\"彼此倾轧,但在共同利益上却是常年保持一致,毕竟谁也不会嫌手里的钱少。
但现在自己父亲这话里话外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是要舍弃那些南派,转而向朝廷投诚?
可就算如此,朝廷就能原谅自家吗?毕竟之前南直隶粮价上涨,自家虽然不似那些\\\"南派\\\"从背后推波助澜,但也是不闻不问,没有加以阻止。
以当今天子嫉恶如仇的脾气秉性,真的能饶恕他们的罪过吗?
\\\"放心,天塌不下来。\\\"
像是猜出了青年心中所想,案牍后的老人不由得微微一笑,伸手推了推桌案上几封褶皱的书信。
这都是昔日\\\"南派\\\"那些粮商拉拢他的\\\"罪证\\\",如今正好派到用场。
呼。
幽幽一叹,案牍后的老人不由自主的看向窗外,也不知道似他这等向朝廷\\\"投诚\\\"的粮商多不多...
...
...
几乎是同一时间,各家府邸的书房内都是响起了各式各样的决断声,有人想要\\\"迷途知返\\\",也有人选择\\\"殊死一搏\\\",更有人不屑一顾。
天下粮仓,即将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