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间,就在浔州知州心急如焚的时候,位于桂林城中的靖江王朱履佑也领着自己的\\\"世子\\\"登临了王府最高的承运殿,眺望着茫茫夜色之中的浔州。
\\\"父王..\\\"沉默少许,一袭常服的靖江世子朱亨嘉终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惊疑,有些烦躁的开口:\\\"浔州那边,不会闹出乱子来吧..\\\"
虽说放眼桂林府,乃至于广西全境,上至代天巡狩的广西巡抚,下至\\\"看家护院\\\"的寻常士卒,皆要给自家三分薄面,但若是浔州的乱子迟迟得不到解决,终究是一桩隐患。
更要紧的是,若是浔州的乱局被京师所知晓,自家的\\\"秘辛\\\"也会随之暴露。
\\\"我已然传令浔州,令孤的那位老丈人早做决断。\\\"
\\\"若是再无法顺利解决,那可怪不得孤了..\\\"
在靖江世子朱亨嘉有些惊骇的眼神中,年过四旬的靖江王朱履佑眼神冰冷,毫无感情的说道。
虽说自己的便宜\\\"老丈人\\\"对自己忠心耿耿,令其就任浔州知州,收取赋税也是自己的意思,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可容不得他有半点心慈手软。
毕竟,若是府中的\\\"密辛\\\"流传出去,他们父子能否继续待在这靖江王府,都要打一个问号。
\\\"玉哥..近些天在忙些什么。\\\"
不知过了多久,靖江王朱履佑毫无感情的声音于茫茫夜色之中响起,其眉眼之间更是涌现了一抹不加掩饰的憎恨之色。
看得出来,这位堪称大明最为尊贵的\\\"郡王\\\"与其口中的\\\"玉哥\\\"间隙颇深,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国朝初年,太祖朱元璋念在其亲侄朱文正战功赫赫的份上,将其幼子朱守谦封为靖江王,封地在广西桂林府。
自此,靖江王一脉于广西桂林府开枝散叶,并成为了大明宗室中最为特殊的一支。
虽然爵位仅为\\\"郡王\\\",但靖江一脉无论是俸禄亦或者王府驻地都与\\\"亲王\\\"比肩,甚至在许多方面还隐隐胜之。
正因如此,彼时的大明百姓才对靖江王府有这么一句形容:\\\"阅尽王城知桂林。\\\"
两百余年的传承下来,靖江王府早已成为广西境内的庞然大物,就连当地官府都要给其几分薄面。
毕竟这广西自古以来便是边陲之地,境内少数民族众多,这些少民生性狠辣,不服王化。
若是出了什么乱子,广西境内的官员们可是负有不可推卸的作用,而就藩于桂林府的靖江王就在其中扮演了和事佬的角色。
\\\"还能再忙些什么,整天和府中的那些宗室厮混在一起。\\\"
事关\\\"玉哥\\\",年仅二十余岁的靖江世子朱亨嘉的脸上也涌现了一抹憎恨之色,话语中更是满满的怨恨。
若是这对堪称广西最为尊贵的父子的谈话流传出去,定然会在广西境内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虽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所有人都知晓,这不过是一句美好的祝愿罢了。
以靖江王朱履佑的身份和手段,放眼整个广西境内,除却广西巡抚等寥寥几人能够在得罪了他能够\\\"全身而退\\\"之外,谁人能够逃过其毒手。
但听朱履佑及其世子话里话外的意思,这父子二人竟是对所谓的\\\"玉哥\\\"十分忌惮,甚至不敢采取过激的手段,让其\\\"闭嘴\\\"。
\\\"哼。想的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