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的这些匈奴部落,常年未曾与汉军大规模交战过,被势如闪电般突入的汉军骑兵冲到了老营附近,除了绝望的抵抗之外,别无选择。
他们不能跑,因为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财富全都在老营里面。
前线的消息几乎是每天都会通过骑士快马加鞭的送到长安城,接连不断的胜利也让霍去病的名声,从天子的宠臣逐渐向着名将的方向转变。
这并非是李云泽安排的水军在鼓吹,而是随着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的消息传来,大汉百姓自发承认的。
“长平侯。”李云泽挥舞着手中的奏疏,笑言道“如何?”
奏疏是霍去病送来的,内容是其已经打垮了河西之地最大的狐奴部落,所部兵锋已然是接近到了张骞所绘西域地形图的敦煌,这里也是祁连山的尽头了。
“陛下独具慧眼,深得识人之明。”卫青恭敬行礼,心甘情愿的说道“臣,敬服~~~”
他是真的服气了。
在所有人都不看好霍去病的情况下,天子顶住了所有的反对声音,大力支持霍去病。
而年轻的霍去病也是不负众望,以前所未见的大范围,大纵深的穿插分割包围战术,打的河西走廊上的匈奴各部难以招架,已然是近乎于全军覆没。
单单是战场上的斩首之数,就已经超过了两万之众。
众所周知,阵战之数说的就是战场上消灭掉的敌军精锐,最起码也得上青壮。
除了这些之外,被汉军俘虏的人数,至少数倍于此。
毫无疑问,这是偌大的功勋。
卫青这儿,也是心悦诚服“臣为陛下贺,得一大将!此战已得全功。”
“全功?”
李云泽笑了“还没结束呢,剽姚将军还没打够,他已经转向带着兵马直奔焉支山去了。”
“啊?!”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卫青打仗喜欢稳重,也就是以堂皇之阵破敌。
凭借优势力量,去碾压敌人,这就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他自己就是这种打法,所以对于霍去病这等千里突进的闪电战很是不适应。
尤其是在此时此刻,明明已经达成了战略目的,横扫了河西走廊。
按理说就应该班师回朝了,朝廷会另外派遣兵马去驻守,还有划分设置郡县,安排官吏迁徙百姓等等等等。
可霍去病却并没有这么干,而是转头就带着大军直奔胭脂山去了。
换个多疑的皇帝,说不得就要怀疑他是有别想法。
毕竟大军在外,手握兵权的大将随时都有可能因为天冷,而被人披上明黄色的衣服。
略微有些担忧的卫青,悄悄的看向了李云泽。
然后就见着天子对此毫不在意,还兴致勃勃的站在悬挂起来的地图上,指着焉支山说道“祁连山的雪水滋润了河西走廊。这里水草丰美,物产丰富,非常适合放牧喂养牲口。而且还有各路来往丝绸之路的商队途径这里,无论是劫掠还是收取过路费,都能赚的盆满钵满,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有粮又有钱。是匈奴右部,最为重要的核心之地。”
匈奴人本质上是部落联盟,内部的控制力度其实非常脆弱,完全依靠着武力进行压制。
他们没有国都,大单于也要不断迁徙,自然而然的就缺乏对地方上的掌控力度。
地盘越大,掌控的力度也就越弱。
为了加强掌控,匈奴人就搞出了三分天下来。
实力最强的大单于,以自己的单于王庭为基本盘,带着一大群的附庸部落位于正中位置。
在王庭左右,则是分别设置左右贤王,统辖左右二部的附庸部落。
这种办法,很直观的就将掌控力度提升了三倍,也是匈奴三部的由来。
其实左右贤王正式的名称,应该是左右屠耆王才是。
这是因为屠耆是匈奴语,其意思翻译过来就是贤,所以汉家都以左右贤王而称呼。
为了加强掌控力度,通常情况下能够做到左右贤王的,都是大单于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