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话一出,李云泽就明白了其意图。
在霍去病横空出世之前,这年头可没什么闪电战,没什么千里大迂回。
打仗就是面对面的消耗对攻,通常打个几年都是常事。
像是长平之战,像是王翦灭楚之战等等都是如此。
公孙敖要在春耕的时候发动对三越的攻势,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破坏三越的春耕。
虽说三越之地是以山林为主,可农耕文明就是农耕文明,依旧是以种植业为主。
一旦因为斩获导致春耕受到了影响,那秋收的时候就等着饿殍遍地吧。
三越耗不起,可大汉耗得起啊。
大汉粮食多,只要能够运到前线去,要多少有多少,自然不惧什么影响。
这就是小国的悲哀,耗不过人家。
对于公孙敖的策划,李云泽颔首点头“可。”
定三越(中)
公孙敖出兵的时候,身边不过带了千余人。
这些大都是南北二军之中出身南方的军士,还有一部分是羽林军里的年轻人,跟着过来镀金的。
可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跟在他们后面的民兵,数量却是多到让人头皮发麻。
仅仅是离开长安城的时候,身后就跟上了千余人马。
等到了函谷关的时候,已然是多达数千人追随。
这些渴望通过战功,从而获得赏赐进入南北二军的关中汉子,以地方游侠,中产良家子,勋贵官吏子弟为主。
他们大都骁勇,而且家中颇有资产,能够装备得起兵器马匹,以及远行的花费。
实际上想要跟随的人更多,只不过这些人没有马匹也没什么钱,追了一段路程追不上,只能是遗憾回乡。
汉家是全民皆兵,所有成年男丁都要服役两年。
只不过服役期满之后,绝大部分人都是各自回家,各找各妈。
只有极为出色的,才会被选入南北二军之中,成为常备军,从而吃上真正的皇粮。
不但能够吃饱拿足,还能够通过战功获得爵位,从而提升社会地位以及获得丰厚的赏赐,这才是众多人宁愿自费做民兵,也要追随朝廷打仗的真正缘由。
若是宋末明末的时候也是这样,哪里还有鞑子的什么事儿。
只可惜那个时候,儒家文官集团占据了几乎所有的利益,丝毫不肯分给别人一丝一毫,没有好处自然也就没人愿意卖命,结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
等到公孙敖一路东出至江畔,过江之后抵达会稽郡的时候,跟随而来的各地民兵甚至高达数万之众。
这数量太多了,公孙敖也不能放任他们随意行动,因为很有可能会祸害地方。
他抽调人手将这些民兵暂时收编,提供物资粮草补给,不过却是没有俸禄。
至于正兵,之前就已经在环绕三越的各郡都已经集结起来。
此时集结在会稽郡的郡兵,约有三万余人。
“李都督。”
公孙敖寻得李当户,询问道“水军海船准备的如何了?”
“将军。”面对着已经被拜为后将军的公孙敖,李当户很是恭敬“水军有四百料大海船二十三艘,二百料小海船四十九艘。”
公孙敖再度询问“可运多少兵马?”
李当户愣了下“不是运粮吗?”
在他的印象之中,除非是与对方的水军打仗,否则的话水军的作用不就是运送粮草军资的吗?
“某心中已有计较。”
此时大汉在五军都督府里挂名的正牌将军就只有两位,一个是作为威慑力留在长安城威慑匈奴的卫青,还有一个就是公孙敖。
这等身份之下,公孙敖也是难免有些傲然,话语之间也没有往日里的那般客气“东瓯国向朝廷求援,说是闽越叛军已然攻至东瓯(温州)城下。某有意用海船运兵直抵东瓯城,打闽越人一个措手不及。”
李当户眼神一亮,当即赞叹“这是个好办法!”
这个时代里,还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所以闽越人这边绝对是想不到汉军会从大海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