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列说道“陛下,时间太紧,恐难以修好足够多的仓库……”
眼见着李云泽再度皱眉,主父偃干脆跳了出来喊道“陛下说的话,你是听不懂吗?!说了按月定额收购,那就发徭役,先修储备一月收购粮的仓库就是!竟然如此愚钝,能不能做好!?”
有眼力见的人都能够看的出来,郑庄不是不懂,而是在推脱拿捏罢了。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这常平仓是归少府管的,地方衙门伸不进去手,反倒是有出力担责任,自然是没有干活的动力。
这边少府令张欧也是立刻说道“少府当设常平令,督促天下各处修建常平仓,若是有人怠工推脱……”
说到这里,张欧看向了御史大夫张汤“还望御史大夫相助。”
“这是自然。”
张汤嘿嘿一笑“此乃皇命督办之事,谁敢在这事情上做手脚,那就用汉律说话。”
主父偃与张欧的安排,地方上有的是办法去推脱,去搞小动作。
毕竟都是人精,想要找麻烦甩锅,那有的是办法。
可张汤开口了,那事情就不一样了。
这位可是酷吏啊,他一旦认真起来做事,可不会去问什么缘由,什么证据的,人家只要名单!
还是全家全族的名单!
所以说,酷吏有些时候真的是很管用。
看到一众鹰犬们终于是想明白了开始出头,李云泽也是满意颔首。
他补充道“各地常平仓收粮食的时候,要搞清楚卖粮的是谁。只接纳本地农户的卖粮,切不可收那二道贩子粮商的。”
“若是有人贪墨,内外勾结。无论是地方衙门的人还是少府的人,又或者是御史台的巡查御史……”
说到这里,李云泽的目光看向了张汤“能处理的了吗?还是让致都来?”
神色严肃的张汤恭敬行礼“臣,亲自督办!”
“嗯。”
李云泽搞免税的时候,将勋贵皇亲们的封地食邑收入,折算成了具体的收入,转入少府统计后,由少府来发放。
名义上的食邑还在,可收入什么的实际上已经转入了少府的手中。
大部分的食邑收入,都被李云泽折算成了财货,也是为了避免太多的粮食落入勋贵的手里。
这同样也是在遏制二道贩子们的崛起……
“收粮的同时,还要卖粮。”
李云泽进入了下一个话题“卖粮的价格,丞相去做。主旨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平抑物价。略高于收购价格即可,所赚利润最多不能超过修建维护的费用。”
主父偃自然责无旁贷“喏。”
大汉是个农业国,自然谈不到什么城市化。
可实际上大汉的体量摆在这儿,就算是个农业国,可各地的城市人口数量总体上来说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勋贵皇亲,朝廷官吏什么的无需考虑,他们的俸禄之中就有皇庄收获的粮食来支付,足以养活全家人。
军粮也不用管,军队的粮食供应,依旧是以皇庄出产的粮食为主。
可各地城池集镇里生活的人口,少说也有数百万之多,这些人吃粮还是要依靠买的。
这些人,是各地常平仓的主要客户。
当然了,等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地方农户说不得也会购买粮食,毕竟粮食这东西,永远都是不够吃。
因为大汉的人口一直在不断的增长,是个人就要消耗粮食。
常平仓的事情,算是就这么定下来了。
再之后,就是丞相督促,少府做事,御史大夫督查了。
至于说启动资金的问题,李云泽毫不犹豫的开了库房。
文景二帝勤俭节约下来的财货,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那些一年年掰着手指节省下来,甚至堆放到穿钱绳子都烂了的钱,开始一车车的运走。
这些钱用在活跃经济运转上,总比历史上武帝用来大兴土木,修建数不胜数的宫殿要强的多。
朝廷的收入,其实是在不断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