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之下,只好到处寻找帮手。
这更是直接将求援的信件送到了李云泽这儿来。
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卫青微微点头就准备离去。
这边转身,就听到不远处的匈奴使者,用熟练的汉话喊着“为何没有兵家的人讲经论道?”
大汉的文化昌盛,是东方世界的文明中心。
过着游牧生活的匈奴人,打心底里羡慕大汉文化。
再加上有不少的汉人逃亡到了匈奴那儿,所以使者说一口流利的汉话,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对于匈奴使者的装束,四周围观众人并没有太过在意。
就像是有大量的汉人逃亡到匈奴一样,匈奴那边同样是有许多人逃亡来了大汉。
尤其是在这长安城内外,匈奴人可不罕见。
也就是卫青还没有完全适应身份的变化,否则的话也不至于见到匈奴人就想要拔剑。
被人打断了讲经,名家大佬面色有些不渝。
他瞪着匈奴人说道“天子有旨,兵家之策,墨家之工皆不如百家讲坛。你们想要听想要学,去寻天子要就是。速走速走,莫要在这儿捣乱。”
李云泽又不傻,真正有用的东西当然不会公之于众。
像是兵家的兵书,墨家的重要工具等等都是不示于人。
尤其是兵书战法这些东西,想要学习唯有入李云泽筹备之中的讲武堂。
很明显,李云泽开办的讲武堂内,异族之人是绝对进不去的。
什么‘入华夏则华夏之,入夷狄则夷狄之’的,在李云泽这儿行不通。
他讲究的只有一条,非我族类!
东汉末年那些入了华夏的做了什么,再没谁能比他更加清楚的了。
看着匈奴使者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的卫青当即嘱咐“去未央宫。”
不意大汉竟穷困如斯
未央宫,清凉殿。
李云泽在这里正式接待了伊稚斜派来的使者。
看过伊稚斜送来的书信,他咧嘴一笑询问道“使者,伊稚斜面相如何?”
使者有些诧异,不谈正事怎么说起长相了。
好在他精通汉家礼仪,当即行礼道“回天子话,吾家大王有穆穆之容。”
“呵。”
李云泽的笑容更盛“也就是说的好听呗,朱元璋就被人说成是穆穆之容……嗯。”
抖了抖手中的信件“长的不怎么样,想的倒是挺美。”
大殿内的一众文武,就连已经称病许久,今天难得露面的周亚夫都是大笑起来。
伊稚斜的使者羞愤难当,悲愤的喊道“天子之尊,岂可羞辱于人?”
“大胆!”
四周不出意外的响起了一片怒喝声响,这是臣子们在皇帝面前必须要表现出来的姿态。
李云泽摆了摆手,让众人安静下来。
随即看着眼前这个脑袋光光,只有鬓角有两捋头发的使者“你是汉人?”
那使者当即面色一正“某乃大匈奴人!”
“呵。”
李云泽不置可否,没再纠缠这个话题。
很明显,眼前的使者是逃亡匈奴的汉人,又或者是逃亡匈奴的汉人后代。
入了匈奴,不但衣食住行都与匈奴人无二,甚至打心底里认可自己的身份。
与这等人争论,没得意思。
“伊稚斜问朕要钱粮,要兵器甲胄,要军资支援。”李云泽伸出手指点了点书信“他能给朕什么?”
使者对于大汉天子一直称呼自家大王名讳很是不满,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能是强忍着怒意说道“大汉天子在上,您将得到我家大王的友谊。”
伊稚斜虽然已经起兵反抗军臣单于,不过他的身份还是左谷蠡王,还没有自称单于。
毕竟还没有打赢就自称单于,不但不会有丝毫的好处,反倒是会引来其他部落的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