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水排,就是水利鼓风设备。
用水力激动机械轮轴打动鼓风囊,使皮囊不断伸缩,给冶金高炉加氧。
这些技术的升级与改造,让中山国将作监的产量与质量大幅度提升。
现阶段李云泽主要需求是铁制农具,所以出铁用来打造农具就足够了。
等到以后需要扩充军备的时候,他会继续技术升级用来炼钢。
生产力低下这个词,是有着非常现实的表现的。
李云泽走访田间地头的时候,最大的感触就是中山国的百姓们,大都是用的木制农具或者石制农具。
不是他们不知道铁制农具的好,而是买不起。
因为大汉的产铁量不高,军方更是拿走了大部分的产量。
诺大的一个大汉,数以千万的百姓,大部分人都还是用着原始的工具在劳作。
无论是从草原上弄回来大牲畜,还是大规模提升铁的产量,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百姓们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
耕地的时候,一铁锄下去与一石锄下去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一铁锄下去大概能翻八九寸,而一石锄下去或许只有两三寸。
这就是效率与工作强度的区别。
工匠采用计件制,检验合格之后就发工钱,做的越多越好拿的钱帛越多,工匠们的积极性自然是被调动起来。
当然了,每件工具上都有工匠的名字与所属,一旦出问题能够直接找到本人。
农具出来之后,李云泽也没有选择免费发放,而是选择贷款出售。
直接免费领取,然后明年秋收的时候用粮食偿还就行。
最关键的是,没!有!利!息!
这是利民增强国力的举动,收取利息那就成另外一回事了。
民以食为天,所以哪怕是穿越者,种田也是第一要务。
忙完了这些,李云泽终于开始整一些刷名望的东西。
不是什么诗词歌赋,而是造纸术!
长安纸贵
纸张的主要用途,是进行文字记载。
在纸张出现之前,主要使用的是竹简。
这东西能够普及,最大的原因就是便宜。
不过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太重太占地方,外加记载的内容不多。
绢帛自然也是很好的文字载体,可跟羊皮纸一样,因为成本的问题无法普及,只能是用作重要用途,例如圣旨什么的。
纸张最大的优势是成本低廉,哪怕是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里,也能大规模普及。
在文化方面来说,这就是荷包蛋级别的存在。
先行安排了农业与工业问题之后,李云泽开始向着文化方面出手。
古代造纸术的原材料,主要是以竹子为主。
在这个降水线北移,温度上升的时代里,大汉并不缺少竹子。
在预定的造纸厂内,李云泽先是安排人手挖掘多处大型池子,将竹子尤其是嫩竹浸泡其中。
通常需要浸泡三个月以上,之后取出原料与石灰粉一起进行加热分解。
接下来就是碾碎原材料,可以用石臼给舂臼成粉末,也可以直接用磨,结果都是一样,得到宛如泥土一般的原材料。
随后就是过滤,在水槽之中置竹帘,原料附着其上为薄层。
这些薄层落下,就是最原始形状的纸张。
最后一步就是压出水分,外加夹层烘干,脱水之后从夹层上揭下来就是正宗的白纸。
这算是古时造纸术最为成熟的制作工艺……之一。
与现代世界的大工业生产自然没得比,可以此时的生产力水平来说,绝对是炸裂般的存在。
当白纸真正规模化制造出来的时候,整个卢奴城都轰动了。
为了在短时间内打开知名度,李云泽安排赵偃等一众王宫文士们连夜抄写了商君书与韩非子。
之所以选法家,不是因为法家正在逐渐掀翻黄老之术,而是因为李云泽自己就信这个。
文士们虽然连夜抄写的很累,可崭新的白纸也是让他们大为振奋,认为这对文化推广有着难以估量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