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泽笑着嘱咐“高卿家,可带人去将军资都运回来。”
听了这番话,高适看向李云泽的眼神,犹如在看一个沙雕。
太宗皇帝托梦什么的,他也就认了。
可太宗皇帝知晓吐蕃人的屯粮地,那可真的是太扯了。
往死里说,就算是太宗皇帝知晓吐蕃人的屯粮地就在附近,那大唐军士们都是瞎子不成?
大军驻扎之地的附近,早就被翻了个底朝天,屯粮地那么大的目标,没人能看到?
最后的最后,就算真有太宗皇帝托梦,就算唐军探马全都是瞎子,见不着那么大的屯粮地,可吐蕃人难不成是傻瓜?这种地方要么是把粮食运走,要么是干脆一把火烧掉,不可能留给唐军。
迎着高适的眼神,李云泽笑言“卿家去看看就是,若是有,那大军就继续出兵,若是没有,那就班师回朝如何?”
自觉自己被当成了傻瓜的高适,无奈的叹了口气,行礼之后就离开了中军大帐。
带着一队唐军,百无聊赖的去往李云泽所说的一处山谷。
他觉得自己疯了,竟然跟皇帝做这种约定,若是被史官给记录下来,那自己就将成为后世之人所嘲笑的蠢货了。
李云泽说的山谷距离大营很近,也就是二十里地的样子。
像是这种距离,基本上每天都会有探马通过。
唉声叹气的高适转过山坳来到了这处山谷之中,然后眼睁睁的看着山谷之中堆积如山的粮食袋,整个人如遭雷击一般从马背上跌了下去。
坐在地上沉默了好一会,高适突然起身跪地向着天空祷告。
“太宗皇帝天降之物助力大唐平灭吐蕃,小子无状求太宗皇帝宽恕,天佑大唐!”
吐蕃都护府
非常神奇的是,明明说的是吐蕃人的屯粮,可高适找到的却并非青稞,而是粟米。
对于这种异乎寻常的现象,高适却表示这完全没有问题。
太宗皇帝赐予的天赐之物,别说是粟米了,就算是荔枝香蕉出现在这儿都是正常之事。
不经意间促成了位唯神论者,李云泽也只能是摊手表示无奈,他真不想这样的。
虽说许多人都不相信吐蕃人会在距离大军这么近的地方,留下这么多的粟米之类的粮食。
可只要粮食能吃,那别的那就没那么重要。
有了粮食,留下高原反应强烈的军士驻守石堡城,李云泽带着大军开始向着吐蕃人的都城进发。
他走的行军路线,与百年前文成公主走的一模一样。
只不过当年文成公主是带着和平而来,而经历了吐蕃人的背叛与屠戮,这次李云泽则是带着王道而来。
所谓王道,那就是你不听话就灭了你!
这个时代里,限制唐军发挥实力的,永远就只有后勤,天气以及地理环境。
唐军时不时的就能在某处山谷里,找到吐蕃人所遗留的米面等军资。
气疾方面留下了实在不能抗的,其余将士在红景天藏红花等药物的辅助下,勉强能够达到作战要求。
至于地理环境,高原上虽然高山湖泊众多,可前进的道路上却是没有了石堡城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绝境。
只要能让唐军施展出实力来,没什么攻不破的地方。
大军浩浩荡荡一路前行,不断摧毁沿途遇上的部落,目标直指吐蕃都城。
震惊于唐军不再畏惧气疾的吐蕃人,惊恐之下疯狂调兵遣将,将所有能动弹的全都调动起来去阻挡唐军。
一处处山口,一座座山谷,一条条河流都爆发了极为惨烈的激战。
因为御驾亲征,因为灭国之功就在眼前,因为补给充足赏罚分明,士气高涨的唐军进展非常顺利,接连击溃数不胜数的吐蕃部落,最终进抵吐蕃都城之下。
此时时节已然入冬,天降大雪地面结冰。
吐蕃人认为寒冷的天气会覆灭这些唐军,死守城池等着唐军被冻死。
可外面的唐军却是搭建起来了宽敞而又厚实的帐篷,还用上了炉子与燃料取暖。
不但如此,还能吃得上热食,喝得上半开的热水。
相比之下,吐蕃贵人们倒是住在石头物资里吃饱穿暖,可他们的牧民们却是只能跟牦牛挤一起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