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头发上的步摇有些乱。”李云泽伸手按在了邢王妃的秀发上“蹲下来,本王帮你弄好。”
半柱香之后,李云泽用力将王妃的步摇扶正“以后记得要戴好步摇,别摇散了。”
正在忙碌汤水的王妃,吞吞吐吐的有口难言,只能是连连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在王府之中休息了几天,李云泽再度入宫去见赵桓。
“九郎。”
城外的金兵已经拔营北返,可赵桓的精神状态却是越来越差。
原因很简单,之前逃走的太上皇已经开始吹风想要回銮了。
赵桓神色恳切“父皇就要回来了,这可如何是好。”
“那就要看官家是否孝顺了。”
李云泽的话,让赵桓疑惑不解“此话怎讲?”
“太上皇下罪己诏,金人南下的罪责都由太上皇抗下了。”李云泽循循善诱“若是官家孝顺,自当在宫中颐养天年,从此清净修道不问世事。”
赵桓能力平庸,可也不是傻子。
李云泽的话已经说的如此明白了,他很快就醒悟过来。
“不可不可。”
神色慌乱的赵桓连连摆手“岂能如此啊~~~”
李云泽神色不变,心中却是嗤笑‘这就胆量,当什么皇帝。’
“若是如此,那官家不如就此把国朝大政交还给太上皇。”
穿着大红袍子的赵桓,闻言当即一颤“不不……不行。”
说完之后仿佛是察觉到了失言,急忙连连摇头,带动帽子上的幞头跟着摇晃“不是这个意思,我不是这个意思。”
“官家。”
李云泽笑呵呵的上前“若是不愿的话,其实还有办法。”
赵桓深吸口气“九郎,你说。”
“官家,所谓大政,不过争权而已。”
李云泽笑容满面的蛊惑“丢失燕云,金兵南下。江南方腊,京东宋江。各地大道风起云涌,所有人都知道此乃太上皇之错也。”
“官家临危受命,拯救皇宋于危难之中,此乃大功德。有什么好怕的?”
一番劝说,赵桓的脸色明显好转起来。
他心中的畏惧,其实是因为这么多年生活在赵佶的阴影之下做太子,所带来的长期心理阴影。
李云泽的话,明显是让他的心气提升起来。
“至于争权,在内无外乎驱逐太上皇心腹。”李云泽喟然以对“像是六贼,以及他们的同党,自当驱逐出朝。如此一来,不但断了太上皇的助力,还有助于官家掌控大局。”
“对对。”
面色逐渐红润起来的赵桓,认真的盯着李云泽“九郎所言极是,所有的错都在六贼。父皇,父皇他……只是被贼子蒙蔽。”
赵桓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熏陶,对于孝道还是非常看重的。
而且大怂的士大夫们非常重视这一点,掀起舆论风潮的话,赵桓那软弱的性格也是难以承受。
不像是李云泽,早就是老油条了,他才不管这些事儿。
“只要官家提拔贤德之士,自然会朝野敬畏。”
“好好。”赵桓再度握住了李云泽的手“九郎,你真是我的诸葛啊。”
“皇兄是官家,自当为官家分忧解难。”正气凛然的李云泽,此时看上去还真是有几分诸葛武侯的光彩。
互相说了些吹捧的废话,赵桓急切的询问“朝野之中的确可以如此处置,可外朝该当如何?”
“外朝的话,自当简拔心腹以掌军权。”李云泽诚恳以对“太上皇自然是心向官家,可环绕太上皇的诸多贼子,恐有不臣之心……”
话不用点明,大致意思到了就行。
太上皇心向官家什么的,赵桓都知道这是在胡扯,争夺权势的就是他。
赵桓心知肚明,连连颔首“九郎啊,能有你这位好兄弟为我着想,我真是太高兴了。走,一起喝几杯。”
吃了赵桓一顿饭的李云泽,摇摇晃晃的离开了皇宫。
不过等到他回到康王府之后,当即去书房写了封密信。
“康履。”看着眼前的太监,李云泽摇晃着手中的密信“本王能信得过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