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发行之后,随时可以从户部或内府兑换银两,只是没有了利息。两年之后没来兑换的,也可以继续持有,随时都能换取。”
李云泽叹了口气“如果不是之前宝钞弄坏了名声,也不至于这么麻烦。为了能够更好的发行,还得求陛下一道圣旨。”
背着手的朱棣转悠了几圈“说说看。”
“请陛下下旨,国债不入抄没。”
听闻此言,朱棣猛然转身看向李云泽。
李云泽坦然相对“能买得起国债的,自然都是有身家之人,尤其是大户居多。他们若是犯了事被抄家,国债不抄没可以继续持有,必然会引来众人争相购买。”
说到这里,朱棣已经是大致上明白了。
要说办法,这的确是一个短时间内快速聚集财富的好办法。
可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少。
尤其是不入抄没……
古代抄家,那是连地上的砖头都给你翘了。
想要藏钱?做梦去吧。
无论之前有多少家财,一旦抄家必然是一贫如洗。
可如果国债不入抄没的话,富贵之家的的确确是会疯狂购买用来保障家财。
朱棣本能的就想要拒绝,可一想到出兵漠北还需要大量的钱粮,他就沉默了。
这个时候,李云泽再度出言“国债可年年发售,今年借的钱还去年的款子,也就是寅吃卯粮。只要能打赢,外加各地金银不断输入。等到大家都习惯了,信用也建立起来了,自然可以再度修改。”
背着手转悠了许久的朱棣,最终一跺脚。
“可。”
电木打底,激光防伪
出乎意料的,国债之事在朝廷与朱高炽那儿,很轻松的就获得通过。
不仅仅是通过,他们甚至还兴奋的支持。
原因很简单,能来钱啊。
大明朝廷压根就不懂朝廷信用是个什么东西,否则的话也不会把好好的宝钞给弄成废纸。
这要是换做李云泽来搞,绝对是花样翻飞。
“陛下。”杨士奇主动找上朱棣“国债之事,可以多发一些。”
能多赚钱谁都愿意,朱棣这里更是恨不得一次能弄来个几亿两银子,这样打仗的时候他就再也不用担心没钱花了。
“多发多少?”
明显是有些兴奋的杨士奇,当即行礼,开口爆出一个惊人的数字“可多发一千万两。”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要知道此时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也才三千万两而已,杨士奇一开口就要创收三分之一。
的确是也才三千万两的年收入,对比一下崇祯年间几百万两的收入,就知道文官们的吃相究竟是多么的难看。
朱棣对此很是心动,觉得有钱了什么事情都能办成。
下意识的就想要同意的时候,却是不经意间见到了李云泽的脸上满是荒唐之色。
心头微动,把答应的话咽了回去“瞻基,你提的国债事,你说说看行不行。”
百官勋贵们的目光,全都看向了李云泽。
这位太孙,生财有道啊。
“真的是……误国之辈。”
他的话,说的大殿内众人神色各异。
毫不犹豫的给某位大臣下定义,关键他还不是皇帝。
这种事情,是会引起风潮的。
没见着那边的太子,已经是急的红了脸,拼命的给太孙打眼色吗?
因为之前的表现很好,朱棣并没有为之动怒。
仅仅只是看着李云泽,看他有什么说辞。
走到杨士奇的面前,李云泽向他拱手“杨学士,你这是把国债当成宝钞了?”
身为三杨之首的杨士奇,能力自然是没有问题。
不过对于国债这种新奇的东西,自然是不懂,的的确确是将其当做类似能够当银子用的宝钞了。
“国债不是宝钞,是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