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会意崔林立即抱拳领命。
话说崔琰那日送走蔡吉后不久,便带着自己一干弟子前往东莱见识蔡吉所说尊经阁。不过他却并没有带走崔林,而是将崔林推荐给了驻扎清河萧建。萧建心知蔡吉对崔琰颇为看重,自然是不敢怠慢崔林。不仅军中为崔林安排了个不错职务,此番还特地带其一起北上。事实证明,萧建安排甚合蔡吉心意。眼见已然投军崔林,蔡吉二话不说便将其升职为齐侯府。这里所说“”并非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观现实艺术,而是汉代一个官名。全称为“掾”。说白了就是替主官耍笔杆子,草拟文秘。
其实蔡吉本来也有个称职,那就是祢衡。可祢衡虽有文采,但他脾气实太臭。蔡吉能忍,蔡吉身边文武家臣可不一定能忍。万一哪天祢正平因他那张臭嘴被某个丘八砍了话,蔡吉残害才子黑锅可就背定了。于是本着对祢衡生命安全考虑,以及为自己名誉着想,蔡吉终还是让祢衡顶着头衔,留东莱负责整理尊经阁籍。而卫庄等幕僚杂学虽丰但欠缺文采。崔林师承崔琰文采不错。他到来无疑是解了蔡吉燃眉之急。
眼见崔林接下了任务,蔡吉再看了看跟身后曹丕,突然来了兴致道,“德儒师承季珪先生,熟读典籍。往后军中,子桓学业就拜托汝也。”
曹丕看了一眼崔林,默不作声地低下了头。显然他对蔡吉替他找夫子并不认同。而崔林也被蔡吉布置任务吓了一跳。曹丕是什么人?那是曹操儿子,蔡吉未婚夫。身份尴尬得让人接近也不好,不接近也不好。自己才刚进齐营就和曹丕沾上边可不是什么好事。然则蔡吉既已开金口,崔林就不能冒然推辞。
于是整理了一番措词之后。崔林以谦逊态度向蔡吉作揖道,“主上明鉴。丕公子博古通今,八岁能文,乃当世神童。林才疏学浅怕是难当重任。不过,林倒是认识一人,可为丕公子指点一二。”
蔡吉见崔林一面给曹丕戴高帽子,一面却又亟不可待地拒绝做曹丕夫子,不由哑然失笑。不过她还是饶有兴致地追问道,“哦?是何人?”
“北海徐干。”崔林不紧不慢地说出了他所挑选人选。
曹丕耳听崔林提议人选是北海人徐干,原本不以为然脸上露出了些许期待之色。话说曹丕早许都之时就曾听父亲提起过此人。据说徐干少年勤学,潜心典籍。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父亲似乎对此人颇为赏识,只是碍于徐干身处袁绍治下,一直无缘招纳其入司空府。
但这会儿为惊讶人却是蔡吉,却见她连忙追问道,“可是徐伟长?”
“正是徐伟长。主上也听说过他?”崔林点头道。
“何止听说过,孤还曾派人找过。”蔡吉脱口而出道。崔林所提徐干乃是历史上建安七子之一。建安七子指是建安年间七位家合称,其中包括了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外家,是古代中国瑰宝。蔡吉目前只知七人中,孔融和应玚许都,陈琳邺城,王粲襄阳,刘桢还是个少年。至于其他几人何处蔡吉并不知晓。
“主上没找着伟长不足为奇,其早灵帝年间便已离开北海四处游学。现正隐于清河境内。”崔林笑着向蔡吉解释道。
“原来如此。”蔡吉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心想这些东汉才子还真会跑,动不动就躲到深山老林里玩隐。也不知那个让曹操放火烧山阮瑀现躲那个山沟里。但建安七子给曹丕当夫子倒也有趣。反正蔡吉目只是要给曹丕找个才子老师开发他文青气质,目达到了就成。
且就蔡吉与崔林商议如何请徐干出山之时,一阵急促马蹄声打断了二人对话。但见一员信使疾驰而至道,“启禀主上,赵将军与萧国相已拿下葛城,共斩敌兵八百余人,俘虏两千余人。”
“我军损失多少?”蔡吉追问道。
“不足百人。”信使抬头答着道。
然而还未等蔡吉露出欣慰笑容,又一骑信使风急火燎地赶了过来。不同与上一个信使所带来捷报,此人一见蔡吉便跪地疾呼道,“主上不好也!清河遭袭!”
小剧场:
草皮:丕好歹也是三曹,找师傅岂能儿戏。
小蔡:那汝要何人?
草皮:能要吴质吗?
小蔡冷瞟:干脆给你找齐四友二妃凑一桌三国杀吧?
草皮低头:。。。。。。
hr p/div
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