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
血腥一片的战场中,随着原本还在空中摇曳的\"天皇旗\"轰然倒塌,原本还满脸疯癫之色的倭国士卒们也不由得失去了最后的勇气,全然不负之前悍不畏死的模样,只是争先恐后的朝着后方江户城涌去。
他们心中的某些信仰,在随着\"天皇旗\"跌落的那一刹那,也是轰然倒塌。
所有人都知晓,再也没有什么\"德川幕府\"了。
\"儿郎们,天佑大明!\"
鸳鸯阵前的卢象升等将校,望着眼前溃不成军,再也没有一丝抵抗之力的倭国士卒,纷纷仰天长啸。
这场距离大明本土千里之遥的\"灭国之战\",终究是他们大明笑到了最后,他们这些人的名字也将被永载史册。
决胜千里之外,开疆扩土与平定国内叛乱的\"含金量\"孰高孰低,纵然是他们这些粗鄙的武将,心中也是清楚的很。
抬头望了望愈发低沉的日头,几位武将在彼此对视了一眼过后,便是异口同声的下令道:\"出击!\"
开疆扩土,就在今日,便让这所谓的\"德川幕府\"与昔日的建州女真,彻底沦为历史长河中毫不起眼的一道支流。
此间天地,将纳入大明的版图当中,唯有大明江山屹立不倒。
\"大明万胜!\"
在即将落入西山的一抹残阳下,近百名官兵争先恐后的催动着胯下的战马,朝着眼前已是尽数溃败的旗本追杀而去。
尽管双方人数相差数十倍,但满脸殷切的官兵们就好似虎如狼群一般,肆无忌惮的挥舞着手中兵刃,收割着场中在惊慌失措之下,舍弃战马,仅靠胯下两条腿求生的倭国士卒们的性命。
从始至终,这些人数占优的倭国士卒们都没有组织起哪怕一次像样的反击,只是不管不顾的朝着江户城所在方向跑去,并在一阵剧痛中跌倒于地。
\"天雄军上马!\"
见到场中的袍泽们如所向披靡一般,肆意的收割着军功,原本留守于\"鸳鸯阵\"中的将校们也是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在请示了总督袁可立之后,便是纷纷自阵中而出,随意寻了一匹仍在场中踱步的战马,便是加入到了追逐倭国旗本的队列中。
余下的京营及登莱军士卒虽然满脸的艳羡之色,但也没有轻举妄动,毕竟他们这些人自成军之时,便是被当做精锐\"步卒\"所培养,一身本事皆在陆地上。
反观靖北伯卢象升亲手整饬出来的\"天雄军\",一身勇武皆是在马背之上,眼下这等场景最适合其发挥。
不过未等京营及天雄军士卒生出落差之心,其身后的军阵中便是响起了急促的战鼓声,引得众人纷纷回头望去。
依然是那座立于大明军旗之下的高台,登莱巡抚袁可立此时正在几名校尉的簇拥下,亲自擂响战鼓,并扬声命令道:\"儿郎们,出击!\"
一语作罢,大明军阵的左右两侧便是同时擂响了战鼓。
闻声,立于原地的大明官兵们先是恍惚片刻,随即便面露恍然之色,此时江户城外除了渐行渐远的倭国\"旗本\"之外,还有数万倭国\"主力\"。
这些同样筋疲力尽的倭国士卒们在意识到场中局势悄然变换之际,便已然开始溃败。
只不过彼时官兵们的注意力皆是集中在正面战场,被数千名惊慌不定的旗本所吸引,倒是无人在意这些残兵败将。
\"儿郎们,随我冲锋!\"
原本奉命在阵中留守的孙应元听得登莱巡抚袁可立的命令之后,也是后知后觉的挥舞起手中长刀,并率先冲杀出去。
\"兄弟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见状,原本跟在孙应元身旁的亲兵们也是纷纷怒吼一声,脚步急促的跟在孙应元身后,更有些心急难耐的直接弯弓射箭,只可惜在仓皇之间,准度有限,非但没有将视线之中的倭国士卒射杀,反倒是眼睁睁望着其越来越远,惹得这些官兵们又气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