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只是朕初步的想法,具体措施还需要诸位卿家进一步完善..\"
出于对方从哲这位内阁首辅的尊敬,朱由校并没有\"针尖对麦芒\"的予以反击,同样是较为婉转的回答道。
朱由校知晓,若是换做旁人提出\"驻军\"的想法,只怕早已淹没在眼前朝臣的唾沫中。
毕竟在这个交通极为不便的时代,令大军远渡重洋,横跨千里的\"远征\"已是极其荒诞之事,遑论常年驻扎?
\"至于三位皇叔就藩之事,礼部倒是可以提上章程了。\"
简单朝着眼前的内阁首辅宽慰了几句之后,朱由校便扭头看向仍处于失神状态中的礼部尚书。
早在万历二十年九年,于\"国本之争\"中失败的朱常洵便与其余三位异母弟被同时封王。
因为有着万历皇帝的撑腰,被封为福王的朱常洵在获得了大量赏赐之后得以顺利出京。
与福王朱常洵相比,瑞王朱常浩以及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便显得没有那般走运了,终万历一朝,都未能如愿出京就藩。
眼下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自己的\"幼弟\"朱由检都已经开府建衙,而自己的三位皇叔却依旧居住在冗杂的十王府中,无人问津。
若是放在往常,朱由校自是不会考虑令这三位皇叔出京就藩,毕竟他\"整饬\"宗室还来不及,又岂会继续助长宗室\"生根发芽\"。
但今时不同往日,日本距离大明千里之遥,且所谓的\"天皇\"在倭国人犹如神化,仅凭武力镇压还难以令这些人彻底融入大明。
朱由校需要帮这些倭国人,重新找一个\"信仰\"。
而眼下,迫切想要出京就藩的朱常浩等人,便是\"天皇\"最好不过的替代品。
\"臣遵旨。\"在身旁袍泽的提醒下,微微有些失神的礼部尚书徐光启终是反应了过来,赶忙起身应是。
这亲王出京就藩可不是小事,无论是事先选择封地,兴建王府亦或者确定王府长吏,随行官员,这都要费上不小的功夫。
不过好在这日本国内本就有贵族领主所居住的府邸和城池,稍加改造便可,倒是不用从头开始。
\"卢象升等人在东征日本结束之后,朕是一定会将其召回国内,筹备日后收复交趾及缅甸等事务。\"
\"故此,镇守日本之事,十有八九就会落到诸位卿家的身上。\"
\"朕等着诸位,毛遂自荐。\"
趁着在场的勋贵们仍是有些恍惚的时候,案牍后的朱由校微微一笑,又是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大明这架马车,一旦运转起来,便不会轻易停下。
远征日本仅仅是一个开始,日后还有交趾布政司,缅甸宣慰司,乌斯藏等地等着他去征服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