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分齐臣还是归顺了的,其实项安也不想留着这些不稳定因素,但是北楚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太严峻了,就是缺人,所以项安只能留着这些还担任着齐国要职的大臣们,让他们为自己工作。
当然,还是有一小部分人没有选择归顺,这些人项安就没留情面,给了他们想要的结局——
跟着齐,一起去死。
文臣尚可,武将则基本上都是项安自己带来的了。
“卫浩,西边的防线暂且就交给你了。”
同三齐时期一样,项安建国北楚之后,第一个军事考量就是西侧防线。
韩,常山,刘季的爪牙都怼在北楚西边,项安不得不防。
“现在刘季的重心不会放在我们身上,所以你的压力不会太大,一定要顶住。”项安看着卫浩,严肃的下达着自己的命令。
“末将听令。”卫浩跪地拱手,没有去问刘季现在的重心是哪里。
“小四,你率领主力军,去往东边。”项安的眼神移动,看向了梓娟,“现在胶东那边很混乱,一定要尽快清理,后方不能不稳。”
“末将听令。”梓娟同样行礼,呈下了项安的命令。
“现在北边韩信正在攻魏,虽然会消耗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如若魏国被他攻下来了,将会对我们北边形成严重的威胁,燕国撑不久的。”
项安说着,叹了口气。
这个王,比他想象的要难当。
但是对项安来说最要命的还是汛期快要到了,三齐地处河水水系,若是处理不当,明年的粮草很有可能就补充不上了。
还得想办法兴修水利才行。。。。。。
“都去吧,执行好属于自己的任务。”项安敲了敲面前的桉台,看向两侧坐着的群臣,恢复了严肃。
“虽然未来孤必定会掌控整个天下,但是现在还为时尚早,休养生息,稳定住情况才是现在必要做的。”
“。。。。。。慢慢来吧。”
------------
第九百七十九章开战
项安完全掌控三齐之后的一个月以后,就发生了一件让项安猝不及防的事情。
虽然项安已经吩咐北楚臣子负责了兴修水利,可是人手不足,时间太短,根本就难以见到成效。
而恰逢七月,汛期到来,大量的雨水注入了河水之中,滚滚河水——
决堤了。
不止决堤了,还改道了,混杂着大量泥沙的河水冲刷了整个三齐,大块大块的土地被淹没,形成的水灾直接覆盖了目前北楚近一半的农田。
而河水改道和决堤的地点,却让项安有些无奈而哭笑不得。
河水,是从东郡城附近的河段改道的。
项安几乎将北楚王宫里的所有钱财和绝大部分的粮食都拿了出来,帮助北楚各地的受灾民众赈灾和重建家园,而北楚王宫的财报,也终于撑不住了。
“得打仗。”
刚刚回到临淄北楚王宫的北楚大将军梓鹃,这么对自己的兄长说到。
如今的梓鹃,被项安拜为北楚上柱国,封爵至公卿位,食邑万户,封地,则是琅琊郡。
因此,除了大将军之外,梓鹃现在更多被提起的名号,是“琅琊女公”。
这倒不是项安因为偏心梓鹃,才将这么多这么大的名头爵位军职加到了梓鹃的身上,而是梓鹃成为了北楚大将军之后,亲手打下来的功勋。
项安占领临淄之后,名义上是掌控了三齐的,胶东半岛自然是被纳入了项安的领地范围,但是实际上来说,项安对胶东的掌控力远比不上西边一点的土地。
大批脱离了亡国齐政权的流窜军队占据了胶东的城池,不愿归顺北楚,为了前线能够得到足够多的支援,后方的稳定是必须的。
项安重伤未愈,也有太多的事情需要留在临淄王宫中处理,收回胶东的任务,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梓鹃的肩膀上。
梓鹃的肩膀并不宽阔,但是足以扛起这个担子。
“不行。”面对煞气十足的梓鹃,项安却严厉的打断了梓鹃的话。
“唉?”情绪被打断,梓鹃直接愣住了,错愕和茫然的看着项安。
项安深呼吸了几口气,无奈的说到:“小四,咱们现在没法打仗。”
“赈灾所需要的人手和钱财都太多了,咱们不能急。”项安看着梓鹃摇了摇头。
“那不是更应该。”梓鹃皱了皱眉。
“小四啊,你就没考虑过,咱们现在跟谁打啊?”项安微微一叹,站了起来。
北楚有四个邻国,南面的西楚,西面的常山和韩,以及北面的燕。
梓鹃又一愣。
好像确实没人能打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