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景隆十年五月初一,李贤突然下诏,宣布纳东罗马帝国公主凯瑟琳为昭媛。
朝野为之乱议者不少,更有些老古板上本表示反对,理由还是老一套——天家血脉不容蛮夷女子玷污。
李贤直接在其中一本奏本上批复曰:卿娶妾时,何尝问过朕,既如此,朕娶妾,又干卿何事?
此批语传出后,大赞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
大体上来说,百姓们大多当美谈来看,唯有那些食古不化的老酸儒碎碎念个不休。
但,不管是反对也好,赞成也罢,诏书既下,纳凯瑟琳一事就已成了定局。
聘礼便是李贤自掏腰包,从内库拨出二百余万贯,为东罗马帝国还清了军火欠款,并赐东罗马帝国皇室一批珍宝,宣布东罗马帝国皇族受大唐帝国的保护,任何针对该国皇族的行为,都将视为对大唐帝国的挑衅。
凯瑟琳公主对聘礼极为的满意,倒不是看重那些财货,她真正要的就是最后那一条。
而这,也确实化解了东罗马帝国内部的尖锐矛盾——因不满君士坦丁?利昂提奥斯在前番大战中的碌碌表现,帝国内部风起云涌,被废黜的原皇帝查士丁尼二世趁机拉拢了一大帮文武,准备发动兵变。
但,当大唐的使节将李贤的承诺当众宣布出来后,查士丁尼二世所拉拢的那些文武们立马迅速转变了态度。
这一点都不奇怪,别看唐军的主力已经撤走,可在中东、中亚还有着四个师的兵力在,随便开一个师过来,就可轻松荡平整个东罗马帝国了。
在此情形下,自是没谁肯为了查士丁尼二世而丢了自家性命,君士坦丁?利昂提奥斯则是趁机以谋反罪,将查士丁尼二世逮捕,于公审后,枪决,算是彻底解决了内乱之源。
消息传扬开后,原本因君士坦丁?利昂提奥斯是篡位者而不屑与之交往的欧罗巴各国立马纷纷派使节前去君士坦丁堡,在要求与东罗马帝国恢复邦交的同时,也都表达了向往大唐的意愿。
这,真就令君士坦丁?利昂提奥斯好生风光了一把,算是真正坐稳了东罗马帝国皇帝的宝座。
有军情局在,这么些消息自然瞒不过李贤,不过,他对此却并不是太关心,概因他目下正绸缪着攻克阻碍大唐走向永世鼎盛的最后一道难关——教育体系的变革。
此事,绝不是一道诏书就能搞定的。
原因很简单,满朝文臣尽是儒家子弟,武将们也没少受儒家思想浸染,李贤要动手掘儒家的根,又哪有那么容易。
所以,他只能玩上一把温水煮青蛙。
但显然,并没能瞒过那些精到了骨子里的宰辅们。
“陛下,臣以为此事断然不妥,教化百姓,当以圣人言行为准绳,否则,人心一旦纷乱,却恐祸端暗藏,长此以往,社稷危矣。”
这不,一次宰辅例会上,李贤言明打算成立一家师范学院,培养出一批略通数理化的教员。
以便在各省陆续创办小学、中学等学校,作为机械工程学院、海陆军学院等高级院校的下级学院,从而提升各级学院入学新生的质量。
结果,他话音方才刚落呢,宋璟就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对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