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奇怪,所有硬骨头的朝臣不是跟在李贤身边,就是已经被武后给或杀或贬地清理光了。
剩下的这么些文武大臣,全都是软骨头。
在李冲率部于殿中、殿外压阵的情况下,他们哪有胆子抗议。
于是乎,李贞就这么施施然地换上了龙袍,坐上了龙床,堂而皇之地接受了群臣们的朝拜。
宣布登基改元,年号——呈祥,大赦天下,立李冲为太子,并大封诸子为亲王,又下诏封李孝逸为南平郡王,封中牟军中诸如黑齿常之等重将为国公,诏令诸军坚守中牟,以待朝廷援兵。
与此同时,李贞也没忘了给李贤下了道诏书,封李贤为辽王,言称辽东危机,要李贤率部速速回援,以免生灵涂炭云云。
对此诏书,李贤给出了最强硬的回复——斩杀前来传诏的宦官,悬首辕门,下令全军为高宗举哀,三军尽白衣,并再次传檄天下,宣布李贞父子为叛逆。
但并未要求天下共讨之,反倒要求各地官府做好安抚百姓之工作,不得擅自聚兵,否则当以附逆论处。
只是,在这等风云变幻莫测的情况下,人心难免迷乱,各地都出现了不少野心勃勃的货色,暗中招兵买马者可不在少数。
若是不能尽快扭转局面,隋末乱世只怕就将再度重演。
对此,李贤自是能看得通透,奈何一时间他也没什么太好的法子可想——不是他不想尽快击溃李孝逸所部,而是不能。
毕竟那可是三十万大军,还都是大唐最精锐的部队,真若是一气全摧毁了个彻底,何人去守边疆,总不能彻底抽空了辽东的人力资源吧?要知道吐蕃人还在一旁虎视眈眈着呢。
而这,正是李贤明明占据了绝对的主动,却迟迟不曾向李孝逸所部挥起屠刀的顾忌之所在。
所以,哪怕心中焦躁难免,他还是只能暂时隐忍,静等李孝逸所部粮尽。
但,正所谓人无伤虎意,虎有吃人心——就在李贤于营中为高宗守孝之际,李孝逸突然派出沙吒相如率五万大军进逼管城,摆出了副准备突围之架势。
与此同时,秘密率部赶到了虎牢关的李冲也会同程务挺所部蠢蠢欲动,一场旷世大战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