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市监与蜀王府同时在长安招纳读书人的消息一经传出,顿时在长安城的文人圈子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那些平日里埋首经卷、渴望一展抱负的年轻书生们,纷纷被这突如其来的机遇所吸引,一时间,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
京市监这边,负责招募事宜的官员站在衙门口,高声宣读着招募条件:
“此次招募旨在为大唐培养栋梁之才,诸位入监后,不仅能与张路大人畅谈古今,还能参与各类政务要事,增长见识、锻炼才干。”
很多穷书生不知道京市监最近的风头,都做了什么事情。
但很多的大户子弟,他们都听说了京市监的事情。
把整个长安的商户都治的服服帖帖,主官张路更是皇帝身边的红人。
而蜀王府那边,同样不甘示弱。
王府门前张贴着醒目的告示,还安排了得力的家丁在一旁讲解:
“蜀王殿下求贤若渴,诚邀各方才俊加入王府幕僚。
此次京市监广纳贤才,无论出身贵贱,只要饱读诗书、对经济商事略有见解,皆可前来一试。一经录用,不仅待遇优厚。”
蜀王李恪在长安城中本就颇具声名,尤其是他的事在长安都家喻户晓了。
尤其是蜀王府的锦衣卫,那在长安真的是独一份,每天都能看到锦衣卫在朱雀大街巡逻。
一时间,前往京市监和蜀王府报名的书生络绎不绝。
尤其还是在这个科举结束的档口,全国各地的举子,上万人当中,只中了那么几百人。
其余的举子们,或多或少都心不甘情不愿,正巧赶上两边在招人。
有些人有自知之明,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上科举了,就想去应聘。
但有些人却还是想明年参加,做朝廷的官。
蜀王府。
众多举子书生都在这里,李恪则是站在临时搭起来的高台讲话。
没办法,李恪才九岁,还不如成年人高,不搭个台子没办法让所有人看到他。
“安静!安静!”
李恪拿着一个简易扩音筒,对着那些交头接耳的书生们大声的说。
一名书生这时候问李恪:
“蜀王殿下!我们都来了,你可以给我们安排职务了!”
“想屁吃呢你们?你们一来就安排职务?本大王怎么知道你们的本事?”
“哎,你这话不对吧蜀王殿下,我们都是全国各州的举子,怎么会没本事?”
“是啊,我们怎么会没本事?”
“没本事也走不到长安来啊。”
不少人也附和,我们考不上科举,难不成当你个王府的官都不配吗?
李恪却知道,这些人里,不少甚至都不如上辈子的中学生。
因为科举不是只考什么政务之类的问题。
你还能靠着作诗,作曲,练字,背四书五经。
李世民现在才登基两年,没有改革科举,还是继承的李渊在位时期的科举。
分为常科和制科两大类。
常科是定期举行的考试。
而制科是皇帝临时设置的考试。
常科分七种,随便一种考上了都能中榜,第一就是状元。
秀才科:主要考察儒学经义
明经科:重点在于经义,具体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默写五经。
明字科:就是书法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