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通常在皇宫内举行,李世民直接安排在显德殿外。
四百名中榜举子整齐列于其间,个个神色凝重又难掩期待。
显德殿外,侍卫们身着鲜亮甲胄,身姿笔挺如松,他们冷峻的目光扫视着四周,确保殿试万无一失。
李世民在众臣簇拥下稳步走出显德殿,龙袍随风轻摆,气场威严庄重。
他踏上高台,目光如炬,缓缓开口:
“诸位皆是我大唐的才俊,今日殿试,望你们能各抒己见,为我大唐的长治久安出谋划策。”
言罢,考题被一一发放到举子们手中。
到了殿试,说明你当官已经得到了保证,那么就得考考你的真才实学了,不像省试,还考什么四书五经。
策问是唐朝殿试中最主要的内容。
所谓策问,主要是考时务策,即针对当时国家面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实际问题,让考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策略。
考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了解,选择任何一个题目作答。
举子们迅速进入状态,有的奋笔疾书,似有千言万语亟待倾诉;有的托腮沉思,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又若有所思。
随着时间流逝,陆续有举子完成作答,他们恭敬地将试卷呈上。
李世民接过试卷,仔细审阅,不时对身旁的大臣们点评几句。
看到精妙之处,他不禁微微颔首,面露赞许之色。
李世民着重看了一个举子的文章,嘴角有不可察觉的上扬。
“张路。。。。。。"
房玄龄看皇上盯着这张答卷看了半天,就问:
“陛下,是看到满意的答卷了吗?”
房玄龄这话,也让其余的大臣看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呵呵笑,接着说:
“正是,这人是写的关于两京市场管理,提出应该有官府的干预,不让市场的价格被个别人控制。”
房玄龄点点头,他最擅长深谋远虑,一听李世民这么说,他也对这人的想法赞同。
李世民接着向众臣展示张路的答卷,说道:
“你们看,他提出设立专门的监管衙门,选拔公正严明的官员负责物价核定与交易规范,还建议定期巡查市场,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行为。
此等见解,切中当下市场之弊,颇具可行性。”
长孙无忌接过试卷,仔细研读后,拱手赞道:
“陛下明鉴,此人思虑周全,若能将其想法付诸实践,对我大唐的经济繁荣、民生稳定定然大有裨益。”
户部尚书裴矩也赞同:
“陛下,臣以为这可行,就拿前不久大唐和梁师都的战争,长安的铁价,粮价都大涨,这让朝廷多出了很多钱去买。
朝廷都这样,而百姓就更受影响。”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点头,对张路的观点表示认可。
这时,李世民转头对身旁的太监吩咐道:
“宣张路前来。”
不多时,张路在太监的引领下,快步走到显德殿外下跪地叩首:
“草民张路,拜见陛下。”
李世民目光温和地看着他,说道:
“张路,你的答卷朕已阅过,见解独到,颇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