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弈修第六百五十五章象棋中你是否同意以下观点?
引用围棋中的话“先手就是你下了,对方必须应的一手棋,是命令式,绝对的先手得利;后手就是你下了对方可以脱先不理的棋,通常价值不大。”
在象棋中略有不同,只有将军是绝对先手,对方必须应对的。而象进攻吃子这种先手也因为价值的不同而顺序不同,形成不同的先手次序!例如对方捉车我方可以捉将迫使对方先应对我方的进攻,然后我方在应对对方的进攻。因此象棋中有了先手次序的概念。这样就形成对方先手后我方不一定后手必须应对而是可以对攻抢先使对方先应对我方的先手。而对方应对时候就可能使局面防守改变,或者自己调遣攻击我方子力的兵力回援,这样就造成不应而化解对方先手的情况。
还有就是受攻子力躲避本身是后手,但是子力躲避后又可以攻击对方的子力,这样就造成一步之内完成躲避进攻的转换,这样己方又变成先手,这样不像围棋中应对必然处于后手地位。
图(655.1)
如图黑车捉红炮先手,但红一步飞相变被捉成反捉,反先手!一步之内改变了自身被攻击的状态同时反攻击对方子力,一步之内化后手为先手!还有例如黑车捉红马红马躲避同时反踩对方另一炮也是化后手为先手。
贾题韬着《象棋指归》提出先中先,先中后,后中先,后中后的说法,算是对先后手以及一手接一手的连续性方面的关系做出探讨。
宁失一子,不失一先。一步先步步先,正是这种理念在象棋发展前期有些偏激。
当先走的一方炮平中路攻击卒兵的时候,先走变成先手!刚开始时候棋友把攻击对方子力理解为先手。这样一步先步步先的理念用于开局伊始,后手方则同样执着于一步先步步先,因此不肯让一步,害怕让一步变成浪费一步,所以在把先手理解成攻击对方子力就是先手的情况下,后手方不可第一步就进马防御,而是都走平炮进攻对方中路兵。这样就形成前期的顺炮开局。
随着实战的验证与总结,发现后走的一方不论怎么顽抗在差一步的情况下总是后手方输多赢少。后面不论改换另一方向的炮即列手炮也是同样命运。这样一度使象棋发展陷入停顿。但是,历史总是像前发展的,大家都知道后来屏风马逐渐登入历史舞台,成为大家的宠儿。
本来对方先走进攻变成先手,已经先一步发动攻击,后手方还不进攻反而走防守绝对的后手,那么后续岂不更加落后于对方?这个结当时是想不通的!就像我们现在想不通类似的问题一样。后来实战的检验说明屏风马确实强于顺炮,更富有弹性。为什么后手方走防守反而更加能够抗衡呢?
这个只见棋友说更有弹性更加好于抗衡,这里本文从先手概念入手做一番解释。
原本认为先手就是指的先手进攻对方,后期攻击将帅是先手,前期攻击对方子力是先手。但不认为上马守兵卒是先手。这时候先手概念还是非常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