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朱三妹。
她看了看店里,观察了一会儿,最后朝着几个在信息墙站着的大姐走去。
值得一提。
这信息墙是发动了林素娥的人脉关系做的,里面资料都是真实的。
只不过,有很多不是蒲县这边的。
“你好……”
“……”
一天下来,填写表格、留下住址和联系方式让他们帮忙说媒的不多,大部分都是参观的。
但是,因为前期宣传工作做得到位,也有好些真心实意来请他们做媒的,除了还在犹豫的,最后一共和5个家长有了初步合作,得到了5份个人资料。
其中。
林素娥拿下1份,王喜3人1人拿下1份,赵小英木着一张脸,居然也不声不息地搞成了1份。
算是好的开端。
下午5点,婚介所准时关门。
王喜她们高高兴兴地准备下班。
王喜笑容灿烂:“林姐再见,赵所长再见。”
她家就住在蒲县,虽然说县城人,但是家庭条件很一般,男人是倒夜香的,她没有工作,家里生了6个儿子,挤在2间房间里。
孩子太多,每个月男人挣得只够吃喝拉撒。
冬天厚裤子只有2条,孩子们只能要出门的穿裤子,其他人躲在有些硬、不怎么保暖的被窝里。
没办法。
孩子们越来越大了,她只能咬牙出来挣钱。
她是农村出身的,运气好嫁给了城里人,从来没有上过班,面对找工作天然的胆怯。
但,生活逼她坚强。
不过,工作不是那么好找的,她碰壁了10天左右,然后就看到了婚介所的招聘告示,年龄30岁以上、只要女的、吃苦耐劳,这她都符合,立马进去询问。
然后,就被录用了。
太过于顺利,让她都有些不可置信。
最后,回到家,她才反应过来,看着躺在床上的儿子们,高兴的哭了起来。
她能挣钱了,拿到工资就给他们一人买一条新裤子,还要送他们上学,买大房子……她觉得未来光明了。
刘淑芬语气尊敬:“林姐、赵所长,明天见。”
她家住在东兴镇上,离蒲县一个小时的步行距离,是属于蒲县管理最近的一个镇。
她丈夫是建筑工人,但是建房子的时候不小心被房梁砸到了脚,好在人没事,但是不能干重活儿了。
家里还有2个在读书的孩子,还有两个老人要扶养,一时间捉襟见肘,于是硬着头皮去找工作,镇上没什么工作,只能去县里,运气好,一来就看到婚介所招工,顺利被录用了。
回到家,告诉公公婆婆、丈夫和孩子们这个好消息,全家久违的露出了笑容。
张二妮挥手:“明天见。”
她是个寡妇,丈夫去年淹死了,公公婆婆觉得她克夫把她们一家分了出去,她一个人带着一堆儿女。
大儿子6岁,小女儿3岁。
她租了一个房子,顾不上孩子还小,让大的带小的,出来找工作。
她刚30岁,手脚麻利挺多人要她的,可是听说她的情况,要经常回去看着孩子,就都不要她了。
也是运气好。
让她婚介所朝九晚五、中午午休一个小时的神仙工作。
三人不约而同想到:我一定要努力工作 。
朝九晚五,活儿不累,工资高,简直是神仙工作。
林素娥当然要留着,她还得替这5个人选人。
赵小英也没走:“婶子,你什么时候走?”
林素娥对她摆了摆手:“小英,我待会儿自己骑车回去,你不用等我,先回去吧。”
等会儿要用系统,她在不方便。
赵小英对林素娥能否让顾客满意有些担忧,但是也没多说什么:“好,那三婆我先走了,你别太累。”
林素娥:“知道了。”
……
等小英离开,林素娥把门从里面反锁住,首先拿起朱三妹的资料。
他大儿子叫刘远,家里住在隔壁红碑镇,来走亲戚,正好碰到了婚介所开业。
提取关键词:刘远、红碑镇,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