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感慨万千地说道:“这篇赋文字语言特点高度凝练、概括,气势宏大,感情饱满,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朱标继续说道:“这篇赋极力赞扬了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肩负起建设大明的重任,倘若这样的赋广为流传,那么将激起大批青年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洪武大帝轻声说道:“要不咱说这篇赋了不起呢。”
朱雄英嘿嘿一笑说道:“爷爷,爹,你们再夸下去,孙儿可就无地自容了。”
洪武大帝注视着朱雄英说道:“报纸的事情对于朝廷掌握舆论信息,至关重要,这一点你应该是明白的,所以审核稿子一定要认真,倘若是出现那种蛊惑人心的文章,那就得不偿失了。”
朱雄英说道:“爷爷放心,有宋学士和刘先生坐镇,您还怕什么。”
洪武大帝轻轻点头以后,又看着朱雄英说道:“驿站改革的事情,咱今日当着群臣的面说了,你记得月底时安排人去各地看看实际情况。”
朱雄英点头以后,祖孙三人又说了其他闲话,方才散去。
翌日清晨,朱雄英梳洗后,简单的用了早饭,朴无用就前来,说是带着朱雄英去往国子监挑选些学子,另外宋濂与刘伯温也会在午时左右抵达坤宁宫,与朱雄英协商报纸的事情。
来到国子监的时候,礼部尚书张筹业已等候多时,拱手说了句:“臣拜见殿下。”
朱雄英轻声说道:“皇爷爷应该把事情都告诉你了吧。”
张筹应道:“国子监文采出众的几个学子,已在等候,臣这就请他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