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融道:“伏念原本断了一臂,如今连手腕也被你与萧重斩断,身负重伤,绝不可能再当可汗,就算他想,他身边的人也不会答应,而且据我所知,突厥内部有很多人,其实并不想继续南下,他们觉得这次入关抢得的东西,已经足够他们下半辈子不愁吃喝,伏念为此还杀了一名心腹。这次伏念出事,这股声音定然高涨,所以突厥人极有可能循原路撤退。”
贺湛jīng神一振:“那我们是追还是不追?”
不知有意无意,他用了“我们”,贺融看他一眼,不动声色。
“你觉得应不应该追?”
贺湛沉吟道:“他们即便
撤退,路上指不定还要抢点什么东西,不如明日就由我带人出城去追,还能趁机多杀些突厥人,直到将他们赶出中原。”
想将突厥人赶尽杀绝是不可能的,一来就算没了伏念,他们依旧人多势众,骁勇善战,bī急了只会让他们更加嗜杀,最后遭殃的还是手无寸铁的百姓,二来现在还有李宽与义军等势力虎视眈眈,他们无法将实力全部押在对付突厥人上面。
贺融若有深意地看着他。
贺湛自打独当一面之后,一直驻守岭南,可以说,南方才是他更为熟悉的地盘,但现在他却主动提出将突厥人赶出中原,也就意味着贺湛起码要一路打到原先中原与突厥的边界上,才算告捷。
五郎到底知道自己这么说的意义吗?贺融思忖道。
贺湛忽然抬眼,朝他粲然一笑。
“三哥,你永远是我三哥。”他将脑袋靠在贺融肩膀上。
“重死了。”贺融皱眉,伸手去推,那脑袋却像块石头一样,岿然不动。
“就今晚,让我靠一靠吧。”贺湛低声道。
天下大变,贺湛心中又何尝不是掀起惊涛骇làng?前面是一条浓雾弥漫的路,走错一步都有可能坠下深渊,无人可以借鉴,虽有谭今与周翊在身边,他们也不敢指点贺湛,他只能凭着自己的判断去摸索。
好在此时,终于有个人在身边,不必孤单。
……
翌日天蒙蒙亮,众人刚聚到一起,还未来得及议事,前方就有急报传来。
不是突厥人的消息,亦非李宽那边有了变故,而是来自灵州。
灵州以裴皇后的名义发布檄文,昭告天下,称李宽谋害先帝,勾结突厥人,bī迫皇后与皇子,侥幸自己趁早识破其图谋,千里逃亡,得保性命,如今将李宽野心告知九州百姓,以免为其所惑,并号召天下人群起而伐之,以正视听。
时局动dàng,这檄文从灵州发出,现在到达邓州,恐怕还要再过几日,才能被李宽看见,等传至岭南,那就更久了。
但不要紧,檄文的出现,意义重大,令在场众人俱都jīng神大振。
谭今笑道:“此事实乃大喜,原来皇后早已逢凶化吉,还到了灵州,有这一道檄文在,李宽想要假借先帝之名,拥立李氏之子的立场就dàng然无存了。”
贺湛却不乐观:“只怕以李宽的狡诈,定会说裴皇后早已伏诛,那檄文是假的。”
贺融道:“真假与否并不要紧,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只要有因由,别人就会怀疑,李宽污蔑皇后,可以信口开河,皇后当然也可以将他的假仁假义公诸于众。”
谭今手里还拿着檄文,闻言就道:“殿下,这檄文还有后半段。”
“念。”
谭今注目檄文,娓娓道:“先帝曾留遗命,诸皇子中,以三子贺融年长聪慧,友慈温慧,可承继大统,奈何李贼蒙蔽朝野圣听,谋害忠臣贤良,以致社稷危殆,宗庙难存,其心可诛,日月昭昭……”
他没有再念下去,后面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了。
厅中一时无声,众人都还沉浸在这个意外的消息中。
在场诸人,萧重固然坚定站在贺融这边,谭今也暗暗觉得贺融很有可能才是将来最有可能定鼎天下之人,但谁也没想到裴皇后会以檄文的形式布告天下,传得人人皆知。
这固然是在为贺融正名,但也有可能引起反效果,那就是让那些有意称帝的人,个个都冲着贺融而来,想要杀他而后快。
贺融蹙眉思索,不置可否。
却是贺湛最先反应过来,朝贺融跪下,拱手郑重道:“人心所向,正统所在,还请三哥早日登基即位,以安社稷!”
第161章
贺湛在岭南时,眼见天下大乱,未尝没有生出一丝逐鹿中原,问鼎宝座的心思,这种心思伴随着长安沦陷,李宽乱政,义军纷起时就越发qiáng烈,身为皇子,既有兵权,且有能力,若没有一丁点私心,又如何称得上铁血男儿?甚至在得知三哥袖手旁观,并未南下驰援长安时,贺湛心生怨怼之余,未尝没有“将皇位夺过来,看你如何自处”的想法。
但看见贺融满面风霜的那一刻,贺湛生出的,竟然不是幸灾乐祸,而是沉甸甸的心酸。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他就意识到,自己对皇权的执着,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深。
当兄弟情义与权力摆在面前时,贺湛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人生总要有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