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壮带着怀瑾握瑜依着李峰的话,走进了屋子。
一入屋内,便能感觉到此间布置的朴素简约。
一张不大的床铺靠着墙边摆放,一套略显陈旧的桌椅安放在窗户下方,角落里还放置着一个略显陈旧的蒲团。
而在那书桌上,摆放着磨好的墨,旁边似乎还有刚刚书写过的痕迹。
林大壮对道士们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心里不住地琢磨着,不知道这些人是否真如上辈子在网络上所宣传的那样,精通诸多玄之又玄的东西。
不过,单看这李峰能识字书写,就能够窥探到一丝不凡之处。
倘若这李峰当初没有被送来道馆,怕是也会如同他大哥李松一般,去学一门手艺谋生计吧。
林大壮向来不见外,一进屋就热络地询问起李峰在这道馆里生活得怎么样,诸如吃住是否习惯,日常修行是否辛苦之类的话语。
怀瑾握瑜也对这个陌生的哥哥充满了好奇,两个小脑袋一直盯着李峰,那目不转睛的样子,直把李峰看得都有些不自在了。
“你爹说你年底就可以回家了,身子骨现在如何了?”林大壮自诩身为长辈,晚辈的身体状况自然是要关心一番的。
李峰连忙点点头,应声道:“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道馆的感激,接着说道:“这松泉道馆在养生一道的确颇有心得,很多达官贵人都会慕名而来取经。我当初能入这松泉道馆,也算是机缘巧合。”
林大壮听了,想到刚才在空气中闻到的淡淡墨香,接着问道:“道馆还教授学问吗?”
他心里也在思量,这道馆里一般会教给这些孩子们什么东西呢。
而且他去拜访李二的时候,李二也曾多次为二儿子回去后的出路发愁。
跟着李二干牙行肯定是不行的,那风吹日晒的活儿,李峰的身体怕是经受不住。送去学手艺,又怕他的身体撑不住。
林大壮心里明白,李二是想让他给李峰找个合适的活计。
李松现在已经在他手底下干活了,李二应该是希望两兄弟能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
若是这李峰识字会写,那适合他的活计可就太多了。
码头上的铺子请了几个账房先生,但是有些时候还是忙不过来。
他已经将学馆中的寒门同窗们忽悠去铺子上帮忙干活,当然给的工钱也颇为不错。
只是同窗们主要读书的目的还是科考,有时候遇上考核或者科考那段时日,就顾不上铺子这边的事务了。
这李峰的身子骨想来也不会去参加什么科考,又如此年轻,要是能跟着他干活,干个几十年应该不成问题。
“师傅会教我们一些经书,像祈福相关的,还有《道德经》这些。”
被问到自己在道馆的所学,李峰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兴致勃勃地将自己桌案上的经书一本本拿起来,一一向林大壮介绍。
往日在家里,爹娘可不喜欢看到这些东西,就怕他今后真的出家当了道士。实际上,他现在在道馆也只是个居士,还并未出家。
“对了,这是我刚画好的祈福符,就送给两个弟弟当见面礼吧。”李峰说着,将墨迹已经干透的纸张仔细地折叠起来,放进一个道馆为香客们准备的精致荷包中,然后递给了怀瑾握瑜。
想到什么,李峰又抬头询问林大壮:“大壮叔,家中是不是还有两个妹妹,那我得多准备两个。”
林大壮让怀瑾握瑜跟李峰道谢后,闻言点了点头。
此时,他心里不禁有些愧疚,自己好像没有给侄儿带什么见面礼,只是到了道馆顺道来看看。
这样想着,他看到李峰依旧显得有些单薄的身子,暗自决定将从小八那里追问出来的补全汤的调整过后的方子,送一份到李二家去。
这段时间诸事繁杂,他都把李峰这个病弱的孩子给忘了。
李峰又在那一堆在林大壮看起来上面写了一些七拐八弯线条的纸张中翻找起来,不一会儿便找出了两张,还认真地折叠比划着什么。
林大壮随意拿起几张不同的纸,好奇地问李峰:“这些其他的符都是些什么呀?”
李峰耐心地告诉他:“有些是求子的,有些是求财的,反正各种各样的功效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