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粒高粱和稻米,喝进肚子里,一个时辰不到就又饿得咕咕叫!”
“可我马上就要饿死了,能吃一口是一口!”
“不准!”
愤怒的饥民,乱哄哄的推搡着,不允许想接受两碗粥的人往前挤。
兵马司指挥胡三山大怒。
“原本就只有一碗粥,现在给你们加倍,还嫌不够?”
“这年头,有一口吃的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活该饿死!”
“都给我老实点,不愿意盛粥的,就别吃了,滚到后面去,别占着位置。”
唰!
明晃晃的刀抽出来,威慑力十足。
挤在最前面闹事的人,被吓得连连磕头,“军爷,咱就吃粥。”
“您说的对,有一碗粥不饿死,已经是小人的福气。”
“何况皇上大恩,给咱加倍,一顿有两碗?”
“够了够了!”
刚才还义愤填膺,大骂狗官的人,立刻就换了一副嘴脸。
捡起了地上的碗,用手擦了擦,接住了舀过来的稀米汤,咕咚咕咚的灌下肚子,用伸手再接一碗。
后面邻近的几个人,也都跟着老实了,等待前面那人两碗粥都领了。
朱允炆非常不满,直接走了过来,指着兵马司指挥,怒斥。
“放下刀,谁允许你对百姓拔刀了?”
“你叫什么名字,是何职位?”
“回禀殿下,小人张三山,现为南城兵马司指挥,负责布设粥铺,维持秩序。”
张三山叩头道。
“殿下,这群刁民贪得无厌,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只会得寸进尺,现场恐怕要乱!”
“你既然负责布设粥铺,就应该以饥民的安危为重,怎可对饥民拔刀?”
朱允炆呵斥道,“再有下次,本宫定当禀报皇爷爷,治你的罪!”
“小的知错!”
张三山蒙了。
他只是把刀拔出来,吓唬吓唬乱糟糟的饥民,又没有真要砍的意思。
皇长孙殿下的反应也未免太大了些。
“各位乡亲父老,请你们放心,衣服和肉都有的,本宫就在这里看着,保证都有!”
“排队在前面的,先喝两碗粥,等会儿衣服和肉来了,再重新来领!”
说着,朱允炆也亲自走到装稀粥的大桶前,拿起葫芦瓢,亲自给饥民盛了一碗粥。
朱桂和林洛他们做的,咱也照样能做!
做的比他们好!
朱允炆决心就按现在的标准来,饥民不可能一直在应天城附近待着。
等雪停了,天晴几日,自然就要回乡,每人临行时再发一两路费。
加起来,最多十万两也就够了。
皇爷爷给的第一件差事,一定不能办差了!
何况,刚才的民心拥护,朱允炆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的。
饥民们听朱允炆如此说,大部分都安静了下来,再次喊起了皇上万岁,皇长孙万岁。
在离粥铺几十米的路上,城门口外面一点点,停着一辆不起眼的马车。
里面坐的不是别人,正是朱元璋。
他吃过饭以后,便寻思着去正阳卫,用爷爷的身份好好夸奖一份林洛,再把林洛劝回宫来。
经过城门时,正巧看见朱允炆在发衣裳和肉。
朱元璋万分诧异,便停下马车观看。
为了不被认出来,他还特意将马三也叫进了马车。
越看,朱元璋就越生气。
气闷了!
允炆这孩子,为何如此迂腐可笑?
奏折上赈灾事宜,写的明明白白,怎么没有照办?
朱允炆现在的所作所为,简直可笑,将朝廷大事,百姓生计都当成了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