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五路大军对宋国领土的扫荡,正正经过萧西风的“辖区”。
这一轮疯狂杀戮、抢掠过后,江淮之间的人口只剩70~80万。
70~80万人听起来不算少,但这片区域原有人口可是200多万。
这里因为战乱而减少了大半人口,可想而知是一幅如何荒凉、凄惨的景象。
宋国皇帝刘义隆下旨筑建的瓜步城,被魏国皇帝拓跋焘占用了一周。
拓跋焘撤走的时候,对魏军下令:将所有建筑物点着火烧毁。
长江以北因此火光四起、烟雾缭绕,经久不散。
瓜步城也未能幸免。
人间的建筑物发生什么变化,本来对萧西风落脚、安歇没有影响。
但大火刚焚烧过的瓜步城,阳气正盛。阳极而衰、转而趋阴,尚需一个过程。
瓜步城目前的气场对阴修修炼不利。萧西风只得换个驻地。
他的日常职责是收拢人死后的魂魄。
人群越集中的地方,他干活就越方便。
人群集中的首要条件,就是建筑物多。哪怕只是些茅草棚屋。
建筑物、人群最集中的地方,依次是大都城、枢纽中心城池、交通通衢乡镇、大村落…
现在,长江以北地区,除了徐州、盱眙、寿阳等少数城池外,其它地方的建筑物都被魏军付之一炬。
只有极少数的房屋避过了劫难。
有些地方,躲在山沟、野地里的少量人群,回到自己的村庄,清理残垣断壁,修复房子。
也有三三两两的零星人们,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回到自各家中收拾残局。
大火烧过的山头、野地、村落,植物是这样冒出来的,小动物是这样冒出来的,人口也是这样冒出来的。
虽然死人数量大减,萧西风的事情少了许多。
但就算只有一道魂魄,他也不能漏掉。
他主要在徐州、盱眙、寿阳这三个地方来回穿梭,同时也巡查乡镇、村庄、荒郊野岭。
在茫茫原野里,他尝试以神魂扫探搜寻有没有游魂。
这一招很好用。既省事又有效率。
只不过要当心遭遇其他阴修,尤其是高阶阴修。
他一边以神魂扫探游魂,一边顺便练习一下神魂使用、躲避、甚至是攻击的技巧。
这整片区域成了荒野,他的练习倒也没有遇到任何意外。
此时的萧西风,并不知道自己的来历和轮回者身份。
他知道自己死了、被阴间前辈挑选做了阴修。
由于某些缘故,自己还记得大部分前世之事。
——他也懂得这点不能暴露。
他对自己的认知仅限于此。
虽然感到自己的禀赋很有些异常,他却没去想是什么原因。
——其实想也是白想。星狗不出动,他不可能想清楚。
他自然更加不知道,他的这一世轮回,与前几次大不相同。
前几世,他都是投胎为人,生活几十上百年后,到点了,转世再次为人。
这次还没到投胎转世时机,却遭遇横祸,暴毙后,以鬼魂状态成了阴修。
——他的记忆从古桑里的童年开始,直到现在。大概也就是50多年。
在他的记忆中,古桑里(后来升格为乡)的农户老乡们,都生活在生死挣扎线以上、小康之下。
后来因为他们钱塘战阵五人的作用,不仅五户人家的境况大幅改善,连带整个古桑乡的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小小的“里”升格成了“乡”。
各家各户购买了大量荒地,开垦成为耕地、桑林。
——乡土面积扩大上十倍,人口数量翻了几倍;大伙每年的收成也是以前的几倍、十几倍。
古桑乡的变化,虽然不能代表整个江南,但在萧西风记忆里,刘宋朝廷的国家,还是不错的。
皇室、贵族、豪绅、富贾,这些人是社会的上层。
他们占据了大部分资源,享受着社会大部分产出。
而他们同时也承担着大部分国家责任。
可是,萧西风驻守瓜州城以后,他看见了与古桑乡完全不同的农户生存画面。
这里的农户有奴隶、佃户、自耕农。这些人占人口总数的七成以上。
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更加没有自由,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毫无选择权。
70%的人口,他们的生生死死,在历史长河中最多是被一笔带过。
历史记录的起点,是人口总数30%中的“最底层”:地薄人多、缺衣少餐、乞食漂母、囊萤映雪……
历史记录中,没有萧西风在魏军扫荡中湮灭的人口的影子。
所谓的“芸芸众生”,不是全人口这群“众生”,而是去掉70%后的30%这群众生。
用后世的话说,那70%的人口,只能算作生产资料。
这次驻守瓜步城的任务,使他开了眼界。
他认识到了战乱中的人群是怎样的一群人。
自己的家乡古桑乡,对底层农户来说,是比江淮之间要好无数倍的地方。
……
这天,他在寿阳西北的尉武戍山坡“打坐”,忽然察觉到有阴修正在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