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灵示意三位坐下。
待他们各自挥手布置坐垫、坐好后,肖灵笑道:“就是他。名萧西风。刚进小组时,方老大给我一处密泉,让我带他在那里修炼、尝试突破一层。结果你们应该也听说了:他一运功,就抽干了阴泉,自己三天突破四层。嘿嘿,这还没完。老吴头预支半年俸禄给他,他一开工,三天炼化一块灵石,又晋一层。千年一遇,一点不假。”
女修名公孙兰,她听到这,张着樱桃小嘴,半天没合拢。
男修马田熙道:“阳间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这话在阴间也适用。…嗯,灵姐,你召我们回来,有何吩咐?”
肖灵看了另一位男修周宇仝一眼,后者还在那里喃喃自语。
见肖灵看自己,他摇摇头,表示没问题要提。
肖灵道:“平城那边,赵师兄布下的棋局可以收官了。寇谦之成了魏国天师,不仅司徒崔浩是铁杆道教信徒,皇帝拓跋焘也弃佛入道,在平城东南设立天师道场,筑建静轮天宫。他自称太平真君,将国号也改为了太平真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公孙兰问:“肖师姐你说的收官,是什么意思?”
肖灵:“咱们组成员,大部分的任务是收回人间死人游魂,小部分这么多年来,就是围绕人间道教的事情干活。相信各位都感觉到了,其实咱们针对的目标,就是人间佛教。”
三位互相看看,同时对肖灵点头。
肖灵:“佛教的后头是谁,不用我多说吧?至于咱们阴卒司为什么针对轮回司,那是上官们的事,你我没资格操那份心。咱们按长官吩咐做事就行了。赵师兄的棋子收官,大约就是在魏国境内灭佛吧!”
三位再次你看我、我看你,然后点头。
“好了,扯远了。”肖灵道:“赵师兄确定的突破口在长安城,目标是华法寺。总体谋划咱们不管,咱们的任务是密切关注长安城华法寺动静。魏国朝廷若在那里开始清剿佛教徒,咱们收拢游魂时,务必将佛教徒之魂单独放置,到时上交组长,由他往上交接。另一方面,佛教徒腾出来的生存空间,咱们要安排道教信徒顶上去。现在,我具体布置如下…”
肖灵手下原有30名阴修,公孙兰三位各领9名。加上萧西风和肖灵自己,这个小队修士数量是32名。
30名阴修分布在长安城周边、直径几百里范围的六座道观里。
与佛寺一样,每个道观都拥有大量田产和信徒。
这些田产都不用交税、信徒不需服徭役。
在酆都地府对应的人间各国中,这看起来是非常奇怪的存在。
只有各国国主和各佛寺、道观的掌控者,才知道其中奥妙。
国主自然希望多收税,可是也不会傻到为了收税而不顾江山社稷安危。
这时代的佛教或道教,表面上是文化层面组织,其实质则是经济、政治实体。
它们的后台极其强大,正是皇帝也不敢轻易招惹的存在。
国主想改变佛寺、道观的法外特权,唯一的搞法是拉一派、打一派。
魏国皇帝拓跋焘以前是佛教徒。这层身份是从老爹拓跋嗣那里传承下来的。
但老爹临终前,对他说过一句话:孤所以信佛,乃因道家之富。孤若不从佛,怎好意思取道家之财?
那时,道教有钱、有地、有人,皇帝只有信了佛,才方便借佛家之手,取道家基业。
拓跋嗣也确实是这么干的。
现在,形势调转了。魏国道教被先皇打压尚未恢复元气,佛教则富得流油。
皇帝都不免嫉妒。
恰逢其时,拓跋焘发现:身边大臣、太尉崔浩是道教徒。
于是,拓跋焘顺势而为,似乎是受崔浩影响,转向道教。
由崔浩牵线,他结识了道教天师寇谦之。
于是,他彻底转变信仰,一心修道。
其实这是他的精心布局。
他要借道教之手,搞垮魏国境内的佛教,并找借口没收佛教田产、将相关人员判入奴籍。
拓跋焘是皇帝中的顶级武夫。在这个时代,他是媲美刘裕的唯二武主。
但他却一点也不鲁莽。
他知道佛教势力盘根错节、底蕴深厚,于是先试探一下:他颁布新的征兵令,规定魏国所有50岁以下男丁,都必须服兵役。无论什么出身、归属。
这个征兵令显然包括佛教徒。
明眼人甚至看得出:这就是针对佛教徒的军令。
新的征兵令一出,佛教果然反应激烈。他们千方百计设法逃避兵役。
拓跋焘也不立即追究。
他看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际上命人暗地里收集着证据。
拓跋焘的如意算盘打得呱呱响。
他不知道,崔浩、寇谦之,以及寇谦之身后的赵作义,算盘打得比他更响。
喜欢幸好遇见神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幸好遇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