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马院教授原长红(1 / 1)

官途无疆 孤照 1080 字 6个月前
🎁美女直播

寇志海之所以这么讲,就是害怕江寒真不干了。 江寒太有个性,万一不干了,自己怎么给局长交待? 还有,江寒要想进国家部委并不难,他所知道的就有国家发改委,江寒以前就曾在发改委产业司帮助工作,产业司的人一直想把他调过去。 所以呢,寇志海要让江寒知道,在组织部干,只要不是太差,总会有回报。 “寇局长,很荣幸能在您的手下干活。我什么时候报到?” “哈哈,我就知道你会答应。”寇志海站起身来,郑重地朝江寒伸出手:“欢迎加入!” 与江寒握手之后,寇志海指了指前面的一个小楼道:“现在就算是报到了,我们这个工程领导小组的办公地点就在这里。我领你去跟大家伙儿见个面。” 进入一个大概有100平方的会议室,屋里坐着20余人,见寇志海进来了,大家纷纷起身。 寇志海双手一压,示意大家坐下,指着身边的江寒道: “各位专家,同志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成员,江寒,河洛省委组织部的调研员。江寒同志长期在基层工作,不仅具有十分丰富的工作经验,更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他的到来,体现了部领导对于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构筑工程的高度重视,也是对我们这个小组的加强。大家欢迎。” 啪啪啪,掌声响了起来。 江寒朝大家鞠了一躬道:“各位都是各个领域的大家、名家、专家,作为末学后进,我能和你们在一起工作,深感荣幸,还请多多指教。” “好,江寒,你坐这儿。” 一个50多岁的人指了指前面的一个位置。这个人有个明显的特征,两个眼袋比较明显,且比较黑,有点像大熊猫。 会议室里正放着投影,这个位置离投影最近,要看投影上的文字,得仰着头。 最近的位置有两个,其中一个集团上有一个年近四十的男子,坐在那里,面前摆着一个笔记本电脑。 江寒坐下来,对面的男子朝江寒咧嘴一笑。 这时,寇志海的手机响了,说了几句话之后挂了电话:“各位,你们先进行着。我回部里一趟。” 寇志海走之后,50多岁的熊猫眼说道:“江寒,你跟景深换换位置,这个,不用换位置了,你负责那台笔记本电脑吧。年轻人,懂电脑,手速快。” 汤景深马上把笔记本电脑推到江寒面前。 江寒扫了一眼会议室里的人,数他的年龄最小,像打字这种杂活当然就归他了。 “接下来,我们接着讨论红岩精神。我认为,红岩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结晶在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特殊表现形式,是我党优良传统与作风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熊猫眼瞪了一眼江寒:“你怎么不动?我刚才讲的,不管你同意不同意,先打下来,大家再琢磨,再讨论。明白吗?” 江寒点点头,把刚才那句话打了上去。 对于记忆力超强的江寒来讲,就这么几句话,而且是刚刚讲的,打出来一点都不费劲。 还好,江寒打出来的准确无误,打字速度明显比原来的汤景深要快,熊猫眼才没有发火。 江寒感到自己被大家忽略了,这可能是新人才有的待遇吧。 按道理讲,江寒加入一个新的团队,团队负责人总该向江寒介绍一下团队的其他成员,这样有利于下一步工作。 寇志海有事先回部里了,副组长总该介绍一下其他成员吧。 但熊猫眼根本没介绍,很显然没把江寒放在眼里。 江寒打完这段话,熊猫眼离开了椅子,点上了一支烟,在会议室里踱步,显然是在思考。 看得出来,这是一只材料狗,嗯,是老狗。 趁他思考的时候,江寒用鼠标上翻,看一看材料的整体框架。 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共35种精神,都是自己当时在中组部会议室提出来的,中组部当时有录音,后来对精神谱系进行了初步整理。理论研究组的任务就是对这35种精神进行研究和阐释。 鼠标下拉,原来,每一种精神都分为若干个部分: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内涵外延、历史地位、代表人物、典型事例、重要遗迹、深远影响、传承弘扬。 其中传承弘扬这一部分,不仅有对内,还有对外,如何向国际社会展示共产党人的精神。 总体框架相当不错,理论研究组还是下了功夫的。 “江寒,别乱翻。你乱翻,看得人头晕!这不是打断大家的思路吗?没有看到原教授正在思考?”一个人喝道。 正在思考的原教授刚才其实没有看投影,此时扭过头来道:“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江寒,你这是乱翻屏啊。”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是一个典故,一个清代文人在窗前读书时,望见微风翻动书面,随口吟出了这两句诗。而这句话被时人举报说他在嘲讽清朝满族统治阶层没有文化,这位文人就因此陷入文字狱。 副组长原长红这么说江寒,带有玩笑的性质,但充满着一股浓浓的讽刺和戏谑。 对于初次见面的人来说,这么开玩笑,相当不尊重。 江寒虽然只有30岁的身体,但心态早就是50多岁了,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这几句话,对于江寒来讲,只是微风拂面而已。 江寒笑了笑,按了ctrl+end回到了文档的末尾。 这小子竟然笑了,原长红明显感到这小子对自己的轻蔑。 他居然看不起我!他有什么资格? 当然了,能进入这个课题组的,都不是简单人物,原长红把自己的不快忍下了。 原长红是一家着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能当上这个小组的副组长,经历了好一番曲折。 其他小组的副组长不是中组部的就是中宣部的行政领导,一般都是司级干部,只有他是高校的。 对于高校教授,特别是对于文科类的教授来讲,能进到这样的课题组,是一种特别的荣幸。 这个课题可以说是党的建设的一项伟大工程!参与到这项工程之中,自己也将载入史册!:()官途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