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来,她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徐珵提出南迁的建议,孙太后还是有那么一点心动的。
毕竟如今的局势,实在不容乐观。
孙太后久居深宫,对兵事并不了解,只觉得二十余万大军已败,如今手中不足十万战力,若要固守,的确也有几分心虚。
但是这么多人都一致反对,她也只能顺势而下。
孙太后怎么想的,徐珵不知道。
他只知道,自己算是勉强躲过一劫。
起身老老实实的站回角落里,徐大人安慰着自己。
至少,太后还算是理解他的,也算没白冒险。
只是环顾四周,见诸位大臣皆对他嗤之以鼻,不由得生出一种欲哭无泪之感。
这朝局之事,也太难了!
稍有不慎,便不知道踩到了哪个坑里。
别的不说,就现在的事儿,他心里都还不知道哪做错了,怎么便糊里糊涂的变成了众矢之的?
不过议事还在继续。
孙太后清楚朝局的规矩,自然不会跟徐珵一样愣头青。
虽然有了几位大臣的话,此事已然算是定下了,但是毕竟如今朱祁钰还挂着一个监国的名分。
于是孙太后开口问道:“郕王以为如何?”
亡国之君
朱祁钰坐在一旁,见孙太后的神色尚有几分犹豫,心中不由得一叹。
终究是久居深宫之辈。
虽然心思深沉,独宠六宫,但是毕竟没有真正参与过朝事,政治敏感度太低。
怪不得先皇去时,宁愿托孤于先太皇太后,也不曾让孙太后秉政。
他两世为人,自然能看得出。
孙太后心中还是有几分赞同南迁之议的。
只是她怎么不想想,她害怕,难道在场的一干坚定反对的大臣和金英,心中便真的毫无惧意吗?
这件事情既然所有人都反对,自然是有万万不能迁都的理由的!
不过虽然不喜欢这个女人,但是朱祁钰也知道。
这种危急时刻,家国大义重于私人恩怨。
于是斟酌了一番,开口道。
“臣以为,南迁之议不可行!”
这个表态很清晰,也符合朱祁钰一贯萧规曹随的风格。
在场众臣虽然对郕王这次的果断略有惊讶,却也放下心来。
不过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朱祁钰会就此住口的时候,他的声音却不急不缓的再度响起。
“圣母容禀,我大明立国数十年,近年来虽军备略有废弛,然可动用的官军不下百余万,仅京营守备,便有近三十万,虽遭此大败,大军倾覆,然所损者,多为京营将士,朝中可调动的屯军,镇守各地的官军皆毫发无损,虽伤筋动骨,但远远未至倾覆之祸。”
朱祁钰话说的很慢,但是口气却很坚定。
他心里十分清楚。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人心动荡之际,也就越要上下一心。
说到底,京中的大多实权,还掌握在孙太后的手中。
若是她一直心有切切,不能坚定的主战,那么势必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他不能确定,前世会发生的事情,今生是否还会一样。
至少现在看来,因为他重活一世,有些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
现在这种紧急关头,任何一点点意外,都有可能让最后的结果天差地别。
所以无论出于哪种考虑,朱祁钰都必须彻底的打消孙太后的顾虑。
朱祁钰的话也让于谦眼前一亮,忍不住开口道。
“郕王爷所言甚是。”
“太后娘娘,我大明军队常设一百五十万,只是因分镇诸地,未及动员,然各地官军皆忠于大明,诏命若下,必效死力,我君臣上下同心,定能解京师之危。”
不过他这话,却是让翰林院学士陈循皱了皱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