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一束束阳光穿透缝隙于地面映落斑驳光影,知了不厌其烦鸣叫,令人觉得聒噪……
风吹,光影摇曳。
巷里胡同口趴着一只大黄狗,未够上学年龄的孩童聚集着嬉笑玩闹,树荫下纳凉老者摇蒲扇静静眯眼瞧着娃娃们。
“卖冰棍啦!”
“炸洋芋片,瓜子……”
刚刚推攘的孩童瞬间躁动,一个个聚集着摸裤兜口袋,半晌,一共摸出四毛。
他们凑着嘀嘀咕咕一阵,商量出章程期盼盯着巷口。
“快点,快点。”
半晌,视野里出现一位面容和善的大娘。
大娘整整齐齐梳着半白鬓发,背着两个泡沫箱,粗糙手掌一看就是干惯农活的庄稼人,麻利爽朗。
“来啦!”
孩童们瞬间挤到前面,团团围着,嘴巴不停翕合:“两条冰棍,一包炸洋芋片,要脆点的!”
“要辣吗?”
“辣!”
孩童面面相觑,最后斩钉截铁道:“男子汉大丈夫不怕辣。”
“那行。”
“太阳毒,树荫下慢慢挑吧。”
半晌,孩童嘻嘻哈哈围着拿到冰棍和洋芋片的孩童离开。
周娟瞧着高兴,瞧瞧周围位置,干脆把两个泡沫箱置于地面,捶捶腰腿,擦擦湿润的额发。
泡沫箱里东西简单,上面泡沫箱里装着一包包用旧报纸装着的洋芋片,巴掌大小,下面泡沫箱是冰棍,总重量不足二十斤。
于长年田里刨食的周娟而言,提两箱东西叫卖不算事。
只是晒。
一圈汗湿薄衫。
周娟擦干汗,瞧着太阳毒辣直接坐着纳凉。风吹树叶“哗啦啦”响,带来一阵舒爽凉意。
“你是新租户?”
隔壁老汉忽然开口。
周娟左右扫一圈,察觉他是和自己说话,不由道:“嗯嗯,您咋清楚的?”
“你口音就不是咱这里的人。”
摇蒲扇的老汉翘着腿,用扇背挠挠痒,姿势滑稽有趣:“俺可是土生土长的京都人,胡同里谁家咋样清清楚楚。 ”
“观南胡同里面九曲十八弯,弯弯不寻常,自从新政策施行咱们胡同距离西门不远,租金便宜,那些进京做生意的泥腿子最喜欢……”
他话语里带着明显优越感,周娟默默朝天翻一个白眼,隐隐约约听见巷里谁家孩童嚷嚷着要吃冰棍,瞬间精神抖擞举着泡沫箱奔赴“战场”。
“卖冰棍啦!”
“冰冰甜甜的冰棍,夏季解暑必备,一根一角。”
声音不停回荡胡同巷里,而周围有孩童的家里一个个爆发争吵。
半晌,周娟背着轻一半的泡沫箱,数着票票笑得见牙不见眼。
“生意不错。”
*
观南胡同不是特意一个胡同,而是京都南面一片弯弯绕绕的胡同区域。胡同里面多是京都本地人,由于新政策实行,一些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家庭特意搬出观南胡同,住进职工宿舍,胡同房子再以非常低廉的价格租出。
一般而言,租房的常常是做点小本生意的夫妻,于是,观南胡同里逐渐聚集着三教九流的人。
同样,治安不太行。
毕竟胡同九曲十八弯,目前通讯设备差,等警察赶到案发位置想捉堪比泥鳅的混混实在困难。
日落西山,观南胡同的职工陆陆续续回家,一户户隐隐炊烟,从巷口走到巷尾是啥味都有。
“卖豆腐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