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伪君子(2)(2 / 2)

法师乔安 程剑心 1822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他认为杰斐逊校长的观点贯彻了启蒙思想家们所崇尚的“天赋人权”,而瑞贝卡出身于贵族家庭,更崇尚“精英主义”,打心底看不起平民大众的智慧,拒绝承认民众理应与她这样的贵族精英享有同等的权利。

杰斐逊先生的论述的确不够严谨,过于理想主义,涉及奴隶贸易的章节自相矛盾,甚至给人留下虚伪的印象,但是瑞贝卡对他的批评也有人身攻击和断章取义的嫌疑。

你善待女奴,就怀疑你们私下里有奸情;你一说要抗税,就猜测你在谋划推翻总督,殴打税吏,你说反对暴君,就断定你要煽动暴民,搞党争,无政府……

这种推理逻辑,好比“小时偷针、大时偷牛”——典型的“滑坡谬误”。

乔安在书桌前坐下,给自己倒了杯茶,施展“魔法伎俩”加热后缓缓啜饮。

一杯热茶下肚,乔安的情绪稍有缓和,不再纠结瑞贝卡与杰斐逊的政见冲突,转而思索起故乡的未来。

亚尔夫海姆的抗税运动如火如荼,看这架势恐怕短时间内很难平息下来。

如果新任总督福格尔勋爵不改变他那傲慢粗暴的做法,继续漠视民众的呼声,甚至动用暴力打压抗议者,很可能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暴动。

莱顿港剑拔弩张的气氛,使乔安联想到远在大洋对岸的远东。

当初远东地区的独立运动,也是从抵制加税开始的,由于帝国派驻远东的官僚处置不当,滥用暴力,致使抗税运动火上浇油,寇拉斯父子才有机会举起反叛的大旗,建立起割据势力。

如果帝国当局还不吸取教训,在亚尔夫海姆重复当初在远东行省犯下的错误,乔安敢断言,这场风波很快就会从单纯的抵制土地税演变成谋求脱离宗主国的独立运动,亚尔夫海姆终将变成第二个远东。

乔安本来想远离政治纷争,然而时代的浪潮就在他身旁波涛汹涌,容不得他置身事外。

越是对比远东与亚尔夫海姆的今昔处境,他就越发对远东人民的遭遇感同身受,对帝国的腐朽统治心生厌恶。

……

史料:杰斐逊对蓄奴的矛盾立场(《杰斐逊传》【美】约瑟夫·J.埃利斯)

其中一个不平之事最为引人注目,一方面是因为它涉及的问题很快被证明是大陆会议在辩论《独立宣言》的措辞时最富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杰斐逊5月在弗吉尼亚州宪法中写的与6月份在《独立宣言》中写的不一样。

这是《独立宣言》中的一段话,杰斐逊指责乔治三世煽动和延续奴隶贸易,从而意味着奴隶制是个邪恶的制度,是由腐败的君主强加给殖民地人民的。

而在先前所拟的弗吉尼亚州宪法草案中,他则指控乔治三世“促使黑人拿起武器反对我们;那些黑人采取了不人道的否决权,拒绝使用法律的手段”。

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杰斐逊将两个不兼容的概念混淆在一起:一个是把奴隶制归咎于英国国王,另一个则是谴责他解放奴隶。

这体现了他思想中对于奴隶制的深刻的矛盾,这一矛盾他从未调和。

……

史料:杰斐逊对蓄奴的矛盾立场之二(《杰斐逊传》【美】约瑟夫·J.埃利斯)

他(杰斐逊)有一个基本的信念,他自己从未质疑过,那就是美国的白人和黑人不能和睦共处。

他已经在《弗吉尼亚笔记》中解释了原因:“白人根深蒂固的偏见;黑人关于他们所受伤害的无数记忆;新的挑衅行为;大自然所创造的真正的差异以及其他许许多多情况会使我们分裂成许多派别,制造动乱,这些动乱除非一个或另一个种族灭绝,恐怕永远不会停止。”

这就是个例子,导致了极为重要的结果,杰斐逊无法相信美国革命所释放出的自由的力量不能清除掉“过去的痼疾”。黑人和白人天生就是不一样的,虽然他很谨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仅仅是一种推测而已”,非洲人的后裔在心智上比不上白人,任何解放奴隶的政策允许种族之间通婚,对于解放了的奴隶来说是刑事上的不公,是违反“自然界已经做出的真正区分”的生物学闹剧。

不可避免的结论就是:奴隶制在道德上是错误的,但种族隔离在道德上是正确的。除非能够找到现实的解决方案,能够处理获得自由的奴隶的问题,否则急于解放奴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