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柔和的春日阳光中,张明华静静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窗外是轻拂的柳枝和偶尔掠过的鸟影。他在这里度过了漫长的半个月,每一日都伴随着李秘书的亲切关怀和黎明平夫妇的暖心问候。他们默契地选择将他的伤势隐瞒起来,以免远方的方晶担忧。然而,每当张明华从梦中醒来,那个在他床边默默垂泪的身影始终是个未解之谜。他只知道,这是王阳德精心安排的三科人员轮流照顾他,而那个哭泣的人,却始终无法直接询问。
在张明华的心中,一个模糊的影子逐渐清晰起来。他总觉得,那个人应该是刘晓梦。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除了她,他实在想不出还有谁能为他如此伤心。然而,每当他试图去追寻那个身影,却总是被现实的残酷打断。
张明华的遇袭事件让王阳德愤怒不已。他亲自带领调查小组,日夜兼程地追踪嫌犯。仅仅24小时,那些行凶的打手就被一一捉拿归案。经过审讯,打手们终于招供,幕后主使竟然是刘志军。原来,刘志军因为上次在医院受辱而怀恨在心,听闻张明华因委办大楼装修之事得罪多人,便觉得此时下手最为稳妥,不会引人怀疑。然而,王阳德凭借对案件的了解,断定此事与刘志军脱不了干系,于是将侦查方向牢牢锁定在他身上。
案件的侦破异常顺利,不久后,刘志军因涉嫌多项罪名被检察机关批捕。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建州市引起了轩然大波。刘志军的父亲刘建军副书记得知消息后,深感失望和愤怒,自觉无颜见人,便向上级请了长假,到外地静养。常委会上的争吵也随着刘家的败落而平息,邱市长见势不妙,也频繁跑省城寻找新的出路。
然而,王阳德却因为一次酒后失态,闯入拘留所与嫌犯发生冲突,导致被停职等待处理。幸得张明华的周旋,黄毛的家人同意不再追究此事,而黄毛也因揭发刀疤哥团伙有功而获得减刑。这件事让王阳德深感愧疚和懊悔,他深知自已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应该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张明华独自站在那间尘封已久的卧室前,望着窗外绚烂的烟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孤独感。他轻轻哼唱起那首不知名的歌曲,声音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窗外烟花绽放的声音与他的歌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为这个特殊的夜晚增添一份别样的氛围。
新年过后,建州市委迁入新办公楼,领导班子也经历了重大调整。邱市长被调回省城,何起国接任代理市长并最终正式当选市长。李秘书如愿以偿地成为专职副书记,地位更上一层楼。随着市委领导班子的调整,各市直机关的领导班子也相继变动。市委秘书长由赖冠霖接任,信访办赵东来主任被调至财政局任副局长,而赵立强则被调至洋后县任副书记。
三月的一个上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张明华的办公桌上。他正在电脑前整理三科一季度的工作总结,思绪万千。突然,电话铃声打破了宁静的氛围。小李接起电话后喊道:“科长,朱秘书找你。”朱允文原在政府办坐冷板凳,但才华横溢、恃才傲物。李秘书早就注意到他,履新后便将他调至身边做秘书。张明华接过电话笑道:“朱兄有何贵干?”朱允文回以笑声:“岂敢岂敢,张兄,书记大人有请。”
张明华放下电话,起身走向电梯。他心中不禁有些忐忑,不知道书记找自已有何要事。电梯门缓缓打开,他步入其中,按下李秘书办公室的楼层按钮。电梯门再次关闭时,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已的心情。
来到李秘书办公室门前,张明华见外间已有三位领导在等待。他们或坐或站或交头接耳地议论着什么,但见张明华到来后便都停止了交谈。朱允文手持报纸遮住半张脸朝里示意张明华进去。张明华忙敲门进入办公室……外面那三位领导见状虽不满但也只能继续等待。
张明华悄然推门而入,门把手轻轻转动的声音在寂静的办公室中回荡。他见李学伟正挽着袖子,全神贯注地在宽敞的办公桌前挥毫泼墨。李学伟身着一件深色的中式长衫,神情专注,手中的毛笔如同一位舞者,在宣纸上跳跃、旋转,留下了一道道优美的轨迹。
张明华走近一看,李学伟刚好完成了最后一笔,“淡泊明志”四个大字跃然纸上。这四个字笔法圆润而有力,宛如山间清泉流淌,带着一种宁静与深邃,完美诠释了其深意。张明华不禁由衷赞叹:“真乃佳作!”
李学伟放下毛笔,轻轻吹散宣纸上的墨迹,然后在作品下方题上落款。他抬起头,微笑着对张明华说:“这字便赠予你,挂于书房,时刻提醒你保持淡泊之心,勿被世俗纷扰所困。”
张明华微微一笑,自行倒了杯茶,坐在沙发上静候李学伟的下文。他观察到李学伟面前的茶盏,茶色清澈,茶香四溢,似乎与他此刻的心境相得益彰。
李学伟轻咳一声,调整了坐姿,手中的签字笔在桌上轻轻敲击,似乎在斟酌着措辞。他的目光在办公室内游移,最后定格在张明华的脸上。片刻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我考虑让你去基层历练两年,你可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