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剑态(1 / 2)

食仙主 鹦鹉咬舌 22541 字 4个月前
🎁美女直播

第513章 剑态

裴液端正了坐姿。

崔照夜当然不曾见过他的剑梯,今日只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她甚至不曾读过《玉翡剑》,也只看他在夜湖上用过那麽几式。

然而寥寥两句,已道出此剑真意与向上之路。

原先他虽晓得这位少女在剑评中声望极高,然而剑评说到底是讲给看不懂丶看不透剑之人,它表面评议的是剑,但在大多数人眼中评议的却是人。

因而剑评人往往是外行人眼中的内行人,却是内行人眼中的外行人。他们是剑者宣扬自己的渠道,也是仙人台努力令修行界不脱离百姓的又一措施。

然而现在裴液知道,这位少女竟是真的讲剑之人。世家名望和年龄样貌原来只是锦上添花,剑评人由来是在「浅出」上下功夫,唯她是真的竭力「深入」。

裴液道郑重道:「愿闻其详。」

崔照夜却笑了一下,看着他:「我刚刚问了裴少侠那麽多往事,裴少侠对我的往事有没有一点感兴趣呢?」

「……」

长孙玦这时平静道:「怎麽,他没有兴趣,你就不说吗?」

崔照夜看她。

长孙玦低头吃糕点。

崔照夜敛了神色,轻吸口气认真道:「裴少侠,我从小到大,读了无数剑籍。」

裴液看着她。

「在过了幼时对木车纸鸢的兴趣之后丶在第一次见到有人用剑之后丶在读经典时忽然翻到一本《说剑》之后……」崔照夜望着旁边冬枯的树,「我就一头扎进了这个浩瀚的世界,再也未能抽身而出。」

她对少年笑了一下:「可惜,正如裴少侠所见,我却不能修行。」

「剑赋照理是比『开脉』更加难得,可惜我却有此无彼。」崔照夜道,「我其实也能舞一手好剑,但毕竟身无真气,从此就被截断了上山之路。」

「还好,后来家中想办法,为我开了这样一双眼睛,令我虽不能亲履,却从此有了看到此山顶峰的希望。从此我唯一痴迷的就是汲取一切能够到的剑道知识,很多时候我觉得那些名门圣地的真传亦远没有我读过的剑籍多,因为他们毕竟还要练剑。」崔照夜道,「两年之前,我自觉家中读无可读,便提身赴京。」

「和很多寒门士子一样,我拿写就的剑论去拜谒那些名门圣地,向剑道世界中许多大人物寄送我的文章,帮他们的剑门推演剑理认可了我的,我便可以在修剑院藏剑楼中读他们的剑籍。」崔照夜笑,「这段经历真是辛苦,但确实不虚此行,两年来我在神京痛快地见了许多场精彩的弈剑,也摸到了太多闻所未闻的珍贵的剑籍。」

「但就是在这样的经历之后,我总觉得.」她认真看着裴液,轻声道,「『剑』没有被这个世界很好地使用。」

裴液愣住。

他已准备好听些振聋发聩的惊人之语,但这句进入耳中的话还是令他愕然哑然。

太天方夜谭,太莫名其妙,太狂妄了。即便有前面的光环和经历加持,这也太像一句引人发笑的话。

然而少女绝无开玩笑的意思,她的眼睛甚至更加明亮起来,闪着某种炽热的火花:「我攒集丶整理天下剑术,过手的约近三分之一,覆盖的剑门则在九成五以上……所有人,走的都是一条路子。也包括明面上的云琅山。」

「是曰:以心入道,剑释天地。」

裴液凝眉。

「每个人习剑都是这样,拙灵之境是对剑的掌控,到了『意』,则完成以剑对自己的第一次表达。」崔照夜娓娓而道,「《概论》所言,『以吾之情,传诸天地』,正是此也。」

她看向裴液:「那麽我说,心剑其实就是『以吾之心,传诸天地』,可恰当否?」

「.」

「.」

「恰当。」裴液缓缓道。

心剑并非这样寥寥两语所能涵盖的东西,但这两语用来形容心剑的施用逻辑却绝无问题。自己便是心剑传人,裴液在这个问题上并无什麽疑惑,它本来就是先「心达」后「剑传」——你必须先心会「离群之孤」,才能握住【明鉴冰天映我】,继能以手中剑器传达给对手。

「主——剑——客」本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剑理结构,心剑如此,意剑也如此,实际上其实所有的剑都是这样.

裴液忽然怔住。

他定定地看着崔照夜,一时明白了她在说什麽。

「如果裴少侠看过我更多的剑论,就能瞧出我总是对那些完美而近道之剑态度复杂,我无法不为它们痴迷,却又不甘承认这就是我的隔岸蒹葭。我总是对倚重灵气和直感的剑者过分青睐,哪怕他们往往只是基础不牢;又对颜非卿丶杨真冰这样十指可尽的剑者又爱又恨,哪怕他们已经近乎极致。」崔照夜看着他,「我总是在很多文章里加一句『剑是人之剑』,正因在这种修剑结构下,你要臻于极致,就得渐渐抛去人的部分,抱括人的错误丶冲动丶灵光.等等一切,把自己变得和『道』一样强大,那就是人们追求的剑之至境。」

……是的。

「主——剑——客」,人们若想对所欲针对的客体施加更强大的影响,自然便需修「主」,修「剑」。

正如「姑射之心」,当然比红尘凡心要强大太多。

裴液距离剑道高山的顶峰还有着太遥远的距离,而面前的少女则几乎一步都没有踏上。但此时两人站在云遮雾霭的山下,某道狂妄的念头竟然契合到了一起。

——这样一来,人为了剑能抵达极致而抛改自己,那麽,是剑为人所用.还是人为剑所用呢?

崔照夜眼睛明亮地看着面前的少年,只看他不断变幻的脸色就知道他已在一句话之间理解了她,这样的「知己」之感,几乎将她好几年孤行独思的郁郁一霎扫空。

「裴少侠……」她有些紧张地轻声,「你觉得孰是孰非呢?」

「……我哪敢谈谁是谁非。」裴液回过神来,怔怔笑了一下,「只是.我虽然读得书少,但其实也见过许多很新奇丶亦或似是而非的观点,崔姑娘的说法是最令我心神摇动的一个,但一个设想若想成为真理,恐怕要经过极漫长而艰难的验证过程。」

少年越说神色越发认真,其中显然已无对新交之友的客套与委婉,崔照夜闻言而笑:「那麽裴少侠至少认可,这是一条可以一试的路,是不是?」

「自然是。」

「那裴少侠……愿意和我一起试试吗?」少女真诚地看着他,眸子里像嵌着星星。

裴液微怔:「这……怎麽试?」

「试一试,『以剑之意,传诸我心』。试一试『客——剑——我』的修剑之路。」崔照夜道,「试一试『剑』抛去招数后的样子,试一试不用神明般洞察整副战局,只靠一枚心和一柄剑,来能战胜一切强敌。」

「……崔姑娘,有想过?」

「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可是从没有人能为我一验。」崔照夜看着他,「裴少侠愿意和我一起,试着攀一攀这座绝壁吗?」

裴液怔住,这当然是绝壁,也是有些冒昧的邀请。

它固然不是要少年改换剑路,也难免要付出诸多精力,而它一切只是刚刚存在于设想之中。

但刚刚少女的话确实击中他了。

他忽然想起,确实是有这样的剑的,他亲眼见过,也亲手握住过。

……【裸心见刃】,是否正是这条路上的天狼之星?

「荣幸之至。」他轻声道,「多谢崔姑娘青睐。」

崔照夜眼睛都笑得眯起来了,偏头道:「是只有裴少侠,才令我看到了这条路的希望。」

她忽然高高举起茶杯,向少年豪气道:「此行有知己,不觉蜀道难!乾杯!」

裴液笑着起身,十七岁的少年和少女在瘦骨陡峭的冬林里高高举杯,已经放凉的茶汤在空中洒出清凉的水线。

这一天是锁鳞辛巳之年的十一月十一日,只有长孙玦有些困地旁观了这一幕。

崔照夜的行动力远超裴液的想像,眼见天色已黑,他正想再约时日相见,少女却已迫不及待地收起纸笔,道:「走吧。」

「……去哪里?」

「修剑院啊。」崔照夜惊讶地偏头看他,「才刚刚戌时,裴少侠不会就不练剑了吧?」

「……」

确实没打算练。

……

舒适宽大的马车上,明珠散放出柔和的光。

「因为『剑』之神异就在此处。」

「它能够将人自己的意丶心,乃至道奇迹般地传达到天地之中。其馀刀枪之类,固然也谈『意』,也修『心』,但那只是希望通过对自身的修行来更好地御使兵器,它们不能真的以己意笼罩所见之人,也不能真的进入人的心神境之中。」安静的车厢里,少女慢慢品着茶,娓娓讲述着,街上的灯光从窗帘的罅隙中流过。

崔家的车马实在平稳舒适,长孙玦和崔照夜坐在一处,裴液自己倚在一个小榻上,阖目听着。

「那麽我想,反过来应当也同样可行——即将『天地』,传达入剑者之『心』。」崔照夜道,「因而使剑者本身能够具备某种神异的状态,大约类似武者提的『伟力归己』。」

长孙玦轻轻点着下巴:「听起来有些像『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

「也不错。儒家希求通过经典去触摸世间真理,何异于剑者希求通过剑去追求道。」

裴液道:「长孙同窗,什麽是『六经注我』?」

长孙玦笑:「你知道我们总想通释五经,以求获得一可供奉行之圭臬。但有一种说法是,经典不过是对我本心固有之良知的阐发,只要修持我心,六经便皆是我之注脚。」

「.这听起来像个狂生。」

「哪有。我们刚刚课上正说了,孔子讲『天生德于予』,其实孟子也认为仁心天生,他们写作经典,本来也是从己心中阐述出来。因此『六经注圣』,自然也可以『六经注我』.」

「你先闭嘴。」崔照夜抬手制止,「所以裴少侠,我认为,人一定也可以通过剑使自身获得某种变化,这是我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构思,今天晚上我们就试一试。」

她看着少年:「我叫它【剑态】。」

「剑态.」

「态者,心所能必见于外也。我认为它代表一切『以剑通心』之后,剑者能获得的神异。」谈起自己的构思,少女的兴奋肉眼可见,「如果这种尝试能够成功,那就代表我们的设想至少是一条可以走很远的路!」

「崔姑娘有很多这样的构思吗?」

「读得多自然就想得多。」崔照夜笑,仰在靠背上,然后抿唇顿了一下,「裴少侠,我有一个毕生追求的壮志。」

「什麽?」

「我想通解天下剑术,梳理万般剑理,将修剑之路从低到高尽数打通.然后写一本书。」崔照夜眼睛在暗色中亮闪闪的,确实如两颗明珠,「《六朝剑艺概论》是对剑史的梳理,《说剑》也只是高屋建瓴的剑理概述,《洗日阁谈剑》通畅明白,却既浅且乱,近于随笔……我想不加任何定语,就撰写一本阐述『剑』的典籍。」

「……」

「每一字都细细斟酌,每一个问题都正面面对,而且必要解决。」崔照夜畅想着,「我写下的文字,要如经典一样流传于后世剑道。」

裴液肃生敬意,他自己刚刚能读写书,写文章还是一塌糊涂,只听一听就知道这是一项怎样庞大的工程。

「这一定得很多字吧?」

「我想差不多三百万到四百万之间。」

裴液再次肃生敬意,不禁问道:「崔姑娘现下写了多少了?」

「还在想名字。」

「……」

「我现下想叫它《剑典》,可又觉是否庸常.」她忽然偏了偏头,温柔一笑,「不如裴少侠帮我想一个吧。我若能写成此书,一定少不了裴少侠在剑道上的襄助,届时这本书咱们可以共同署名。」

裴液还没说话,长孙玦在旁边伸指道:「不如你们名字各取一个字好了——就叫《明裴剑典》吧。」

「……」崔照夜沉默地看了她一眼。

(本章完)

「……崔姑娘,有想过?」

「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可是从没有人能为我一验。」崔照夜看着他,「裴少侠愿意和我一起,试着攀一攀这座绝壁吗?」

裴液怔住,这当然是绝壁,也是有些冒昧的邀请。

它固然不是要少年改换剑路,也难免要付出诸多精力,而它一切只是刚刚存在于设想之中。

但刚刚少女的话确实击中他了。

他忽然想起,确实是有这样的剑的,他亲眼见过,也亲手握住过。

……【裸心见刃】,是否正是这条路上的天狼之星?

「荣幸之至。」他轻声道,「多谢崔姑娘青睐。」

崔照夜眼睛都笑得眯起来了,偏头道:「是只有裴少侠,才令我看到了这条路的希望。」

她忽然高高举起茶杯,向少年豪气道:「此行有知己,不觉蜀道难!乾杯!」

裴液笑着起身,十七岁的少年和少女在瘦骨陡峭的冬林里高高举杯,已经放凉的茶汤在空中洒出清凉的水线。

这一天是锁鳞辛巳之年的十一月十一日,只有长孙玦有些困地旁观了这一幕。

崔照夜的行动力远超裴液的想像,眼见天色已黑,他正想再约时日相见,少女却已迫不及待地收起纸笔,道:「走吧。」

「……去哪里?」

「修剑院啊。」崔照夜惊讶地偏头看他,「才刚刚戌时,裴少侠不会就不练剑了吧?」

「……」

确实没打算练。

……

舒适宽大的马车上,明珠散放出柔和的光。

「因为『剑』之神异就在此处。」

「它能够将人自己的意丶心,乃至道奇迹般地传达到天地之中。其馀刀枪之类,固然也谈『意』,也修『心』,但那只是希望通过对自身的修行来更好地御使兵器,它们不能真的以己意笼罩所见之人,也不能真的进入人的心神境之中。」安静的车厢里,少女慢慢品着茶,娓娓讲述着,街上的灯光从窗帘的罅隙中流过。

崔家的车马实在平稳舒适,长孙玦和崔照夜坐在一处,裴液自己倚在一个小榻上,阖目听着。

「那麽我想,反过来应当也同样可行——即将『天地』,传达入剑者之『心』。」崔照夜道,「因而使剑者本身能够具备某种神异的状态,大约类似武者提的『伟力归己』。」

长孙玦轻轻点着下巴:「听起来有些像『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

「也不错。儒家希求通过经典去触摸世间真理,何异于剑者希求通过剑去追求道。」

裴液道:「长孙同窗,什麽是『六经注我』?」

长孙玦笑:「你知道我们总想通释五经,以求获得一可供奉行之圭臬。但有一种说法是,经典不过是对我本心固有之良知的阐发,只要修持我心,六经便皆是我之注脚。」

「.这听起来像个狂生。」

「哪有。我们刚刚课上正说了,孔子讲『天生德于予』,其实孟子也认为仁心天生,他们写作经典,本来也是从己心中阐述出来。因此『六经注圣』,自然也可以『六经注我』.」

「你先闭嘴。」崔照夜抬手制止,「所以裴少侠,我认为,人一定也可以通过剑使自身获得某种变化,这是我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构思,今天晚上我们就试一试。」

她看着少年:「我叫它【剑态】。」

「剑态.」

「态者,心所能必见于外也。我认为它代表一切『以剑通心』之后,剑者能获得的神异。」谈起自己的构思,少女的兴奋肉眼可见,「如果这种尝试能够成功,那就代表我们的设想至少是一条可以走很远的路!」

「崔姑娘有很多这样的构思吗?」

「读得多自然就想得多。」崔照夜笑,仰在靠背上,然后抿唇顿了一下,「裴少侠,我有一个毕生追求的壮志。」

「什麽?」

「我想通解天下剑术,梳理万般剑理,将修剑之路从低到高尽数打通.然后写一本书。」崔照夜眼睛在暗色中亮闪闪的,确实如两颗明珠,「《六朝剑艺概论》是对剑史的梳理,《说剑》也只是高屋建瓴的剑理概述,《洗日阁谈剑》通畅明白,却既浅且乱,近于随笔……我想不加任何定语,就撰写一本阐述『剑』的典籍。」

「……」

「每一字都细细斟酌,每一个问题都正面面对,而且必要解决。」崔照夜畅想着,「我写下的文字,要如经典一样流传于后世剑道。」

裴液肃生敬意,他自己刚刚能读写书,写文章还是一塌糊涂,只听一听就知道这是一项怎样庞大的工程。

「这一定得很多字吧?」

「我想差不多三百万到四百万之间。」

裴液再次肃生敬意,不禁问道:「崔姑娘现下写了多少了?」

「还在想名字。」

「……」

「我现下想叫它《剑典》,可又觉是否庸常.」她忽然偏了偏头,温柔一笑,「不如裴少侠帮我想一个吧。我若能写成此书,一定少不了裴少侠在剑道上的襄助,届时这本书咱们可以共同署名。」

裴液还没说话,长孙玦在旁边伸指道:「不如你们名字各取一个字好了——就叫《明裴剑典》吧。」

「……」崔照夜沉默地看了她一眼。

(本章完)

「……崔姑娘,有想过?」

「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可是从没有人能为我一验。」崔照夜看着他,「裴少侠愿意和我一起,试着攀一攀这座绝壁吗?」

裴液怔住,这当然是绝壁,也是有些冒昧的邀请。

它固然不是要少年改换剑路,也难免要付出诸多精力,而它一切只是刚刚存在于设想之中。

但刚刚少女的话确实击中他了。

他忽然想起,确实是有这样的剑的,他亲眼见过,也亲手握住过。

……【裸心见刃】,是否正是这条路上的天狼之星?

「荣幸之至。」他轻声道,「多谢崔姑娘青睐。」

崔照夜眼睛都笑得眯起来了,偏头道:「是只有裴少侠,才令我看到了这条路的希望。」

她忽然高高举起茶杯,向少年豪气道:「此行有知己,不觉蜀道难!乾杯!」

裴液笑着起身,十七岁的少年和少女在瘦骨陡峭的冬林里高高举杯,已经放凉的茶汤在空中洒出清凉的水线。

这一天是锁鳞辛巳之年的十一月十一日,只有长孙玦有些困地旁观了这一幕。

崔照夜的行动力远超裴液的想像,眼见天色已黑,他正想再约时日相见,少女却已迫不及待地收起纸笔,道:「走吧。」

「……去哪里?」

「修剑院啊。」崔照夜惊讶地偏头看他,「才刚刚戌时,裴少侠不会就不练剑了吧?」

「……」

确实没打算练。

……

舒适宽大的马车上,明珠散放出柔和的光。

「因为『剑』之神异就在此处。」

「它能够将人自己的意丶心,乃至道奇迹般地传达到天地之中。其馀刀枪之类,固然也谈『意』,也修『心』,但那只是希望通过对自身的修行来更好地御使兵器,它们不能真的以己意笼罩所见之人,也不能真的进入人的心神境之中。」安静的车厢里,少女慢慢品着茶,娓娓讲述着,街上的灯光从窗帘的罅隙中流过。

崔家的车马实在平稳舒适,长孙玦和崔照夜坐在一处,裴液自己倚在一个小榻上,阖目听着。

「那麽我想,反过来应当也同样可行——即将『天地』,传达入剑者之『心』。」崔照夜道,「因而使剑者本身能够具备某种神异的状态,大约类似武者提的『伟力归己』。」

长孙玦轻轻点着下巴:「听起来有些像『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

「也不错。儒家希求通过经典去触摸世间真理,何异于剑者希求通过剑去追求道。」

裴液道:「长孙同窗,什麽是『六经注我』?」

长孙玦笑:「你知道我们总想通释五经,以求获得一可供奉行之圭臬。但有一种说法是,经典不过是对我本心固有之良知的阐发,只要修持我心,六经便皆是我之注脚。」

「.这听起来像个狂生。」

「哪有。我们刚刚课上正说了,孔子讲『天生德于予』,其实孟子也认为仁心天生,他们写作经典,本来也是从己心中阐述出来。因此『六经注圣』,自然也可以『六经注我』.」

「你先闭嘴。」崔照夜抬手制止,「所以裴少侠,我认为,人一定也可以通过剑使自身获得某种变化,这是我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构思,今天晚上我们就试一试。」

她看着少年:「我叫它【剑态】。」

「剑态.」

「态者,心所能必见于外也。我认为它代表一切『以剑通心』之后,剑者能获得的神异。」谈起自己的构思,少女的兴奋肉眼可见,「如果这种尝试能够成功,那就代表我们的设想至少是一条可以走很远的路!」

「崔姑娘有很多这样的构思吗?」

「读得多自然就想得多。」崔照夜笑,仰在靠背上,然后抿唇顿了一下,「裴少侠,我有一个毕生追求的壮志。」

「什麽?」

「我想通解天下剑术,梳理万般剑理,将修剑之路从低到高尽数打通.然后写一本书。」崔照夜眼睛在暗色中亮闪闪的,确实如两颗明珠,「《六朝剑艺概论》是对剑史的梳理,《说剑》也只是高屋建瓴的剑理概述,《洗日阁谈剑》通畅明白,却既浅且乱,近于随笔……我想不加任何定语,就撰写一本阐述『剑』的典籍。」

「……」

「每一字都细细斟酌,每一个问题都正面面对,而且必要解决。」崔照夜畅想着,「我写下的文字,要如经典一样流传于后世剑道。」

裴液肃生敬意,他自己刚刚能读写书,写文章还是一塌糊涂,只听一听就知道这是一项怎样庞大的工程。

「这一定得很多字吧?」

「我想差不多三百万到四百万之间。」

裴液再次肃生敬意,不禁问道:「崔姑娘现下写了多少了?」

「还在想名字。」

「……」

「我现下想叫它《剑典》,可又觉是否庸常.」她忽然偏了偏头,温柔一笑,「不如裴少侠帮我想一个吧。我若能写成此书,一定少不了裴少侠在剑道上的襄助,届时这本书咱们可以共同署名。」

裴液还没说话,长孙玦在旁边伸指道:「不如你们名字各取一个字好了——就叫《明裴剑典》吧。」

「……」崔照夜沉默地看了她一眼。

(本章完)

「……崔姑娘,有想过?」

「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可是从没有人能为我一验。」崔照夜看着他,「裴少侠愿意和我一起,试着攀一攀这座绝壁吗?」

裴液怔住,这当然是绝壁,也是有些冒昧的邀请。

它固然不是要少年改换剑路,也难免要付出诸多精力,而它一切只是刚刚存在于设想之中。

但刚刚少女的话确实击中他了。

他忽然想起,确实是有这样的剑的,他亲眼见过,也亲手握住过。

……【裸心见刃】,是否正是这条路上的天狼之星?

「荣幸之至。」他轻声道,「多谢崔姑娘青睐。」

崔照夜眼睛都笑得眯起来了,偏头道:「是只有裴少侠,才令我看到了这条路的希望。」

她忽然高高举起茶杯,向少年豪气道:「此行有知己,不觉蜀道难!乾杯!」

裴液笑着起身,十七岁的少年和少女在瘦骨陡峭的冬林里高高举杯,已经放凉的茶汤在空中洒出清凉的水线。

这一天是锁鳞辛巳之年的十一月十一日,只有长孙玦有些困地旁观了这一幕。

崔照夜的行动力远超裴液的想像,眼见天色已黑,他正想再约时日相见,少女却已迫不及待地收起纸笔,道:「走吧。」

「……去哪里?」

「修剑院啊。」崔照夜惊讶地偏头看他,「才刚刚戌时,裴少侠不会就不练剑了吧?」

「……」

确实没打算练。

……

舒适宽大的马车上,明珠散放出柔和的光。

「因为『剑』之神异就在此处。」

「它能够将人自己的意丶心,乃至道奇迹般地传达到天地之中。其馀刀枪之类,固然也谈『意』,也修『心』,但那只是希望通过对自身的修行来更好地御使兵器,它们不能真的以己意笼罩所见之人,也不能真的进入人的心神境之中。」安静的车厢里,少女慢慢品着茶,娓娓讲述着,街上的灯光从窗帘的罅隙中流过。

崔家的车马实在平稳舒适,长孙玦和崔照夜坐在一处,裴液自己倚在一个小榻上,阖目听着。

「那麽我想,反过来应当也同样可行——即将『天地』,传达入剑者之『心』。」崔照夜道,「因而使剑者本身能够具备某种神异的状态,大约类似武者提的『伟力归己』。」

长孙玦轻轻点着下巴:「听起来有些像『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

「也不错。儒家希求通过经典去触摸世间真理,何异于剑者希求通过剑去追求道。」

裴液道:「长孙同窗,什麽是『六经注我』?」

长孙玦笑:「你知道我们总想通释五经,以求获得一可供奉行之圭臬。但有一种说法是,经典不过是对我本心固有之良知的阐发,只要修持我心,六经便皆是我之注脚。」

「.这听起来像个狂生。」

「哪有。我们刚刚课上正说了,孔子讲『天生德于予』,其实孟子也认为仁心天生,他们写作经典,本来也是从己心中阐述出来。因此『六经注圣』,自然也可以『六经注我』.」

「你先闭嘴。」崔照夜抬手制止,「所以裴少侠,我认为,人一定也可以通过剑使自身获得某种变化,这是我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构思,今天晚上我们就试一试。」

她看着少年:「我叫它【剑态】。」

「剑态.」

「态者,心所能必见于外也。我认为它代表一切『以剑通心』之后,剑者能获得的神异。」谈起自己的构思,少女的兴奋肉眼可见,「如果这种尝试能够成功,那就代表我们的设想至少是一条可以走很远的路!」

「崔姑娘有很多这样的构思吗?」

「读得多自然就想得多。」崔照夜笑,仰在靠背上,然后抿唇顿了一下,「裴少侠,我有一个毕生追求的壮志。」

「什麽?」

「我想通解天下剑术,梳理万般剑理,将修剑之路从低到高尽数打通.然后写一本书。」崔照夜眼睛在暗色中亮闪闪的,确实如两颗明珠,「《六朝剑艺概论》是对剑史的梳理,《说剑》也只是高屋建瓴的剑理概述,《洗日阁谈剑》通畅明白,却既浅且乱,近于随笔……我想不加任何定语,就撰写一本阐述『剑』的典籍。」

「……」

「每一字都细细斟酌,每一个问题都正面面对,而且必要解决。」崔照夜畅想着,「我写下的文字,要如经典一样流传于后世剑道。」

裴液肃生敬意,他自己刚刚能读写书,写文章还是一塌糊涂,只听一听就知道这是一项怎样庞大的工程。

「这一定得很多字吧?」

「我想差不多三百万到四百万之间。」

裴液再次肃生敬意,不禁问道:「崔姑娘现下写了多少了?」

「还在想名字。」

「……」

「我现下想叫它《剑典》,可又觉是否庸常.」她忽然偏了偏头,温柔一笑,「不如裴少侠帮我想一个吧。我若能写成此书,一定少不了裴少侠在剑道上的襄助,届时这本书咱们可以共同署名。」

裴液还没说话,长孙玦在旁边伸指道:「不如你们名字各取一个字好了——就叫《明裴剑典》吧。」

「……」崔照夜沉默地看了她一眼。

(本章完)

「……崔姑娘,有想过?」

「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可是从没有人能为我一验。」崔照夜看着他,「裴少侠愿意和我一起,试着攀一攀这座绝壁吗?」

裴液怔住,这当然是绝壁,也是有些冒昧的邀请。

它固然不是要少年改换剑路,也难免要付出诸多精力,而它一切只是刚刚存在于设想之中。

但刚刚少女的话确实击中他了。

他忽然想起,确实是有这样的剑的,他亲眼见过,也亲手握住过。

……【裸心见刃】,是否正是这条路上的天狼之星?

「荣幸之至。」他轻声道,「多谢崔姑娘青睐。」

崔照夜眼睛都笑得眯起来了,偏头道:「是只有裴少侠,才令我看到了这条路的希望。」

她忽然高高举起茶杯,向少年豪气道:「此行有知己,不觉蜀道难!乾杯!」

裴液笑着起身,十七岁的少年和少女在瘦骨陡峭的冬林里高高举杯,已经放凉的茶汤在空中洒出清凉的水线。

这一天是锁鳞辛巳之年的十一月十一日,只有长孙玦有些困地旁观了这一幕。

崔照夜的行动力远超裴液的想像,眼见天色已黑,他正想再约时日相见,少女却已迫不及待地收起纸笔,道:「走吧。」

「……去哪里?」

「修剑院啊。」崔照夜惊讶地偏头看他,「才刚刚戌时,裴少侠不会就不练剑了吧?」

「……」

确实没打算练。

……

舒适宽大的马车上,明珠散放出柔和的光。

「因为『剑』之神异就在此处。」

「它能够将人自己的意丶心,乃至道奇迹般地传达到天地之中。其馀刀枪之类,固然也谈『意』,也修『心』,但那只是希望通过对自身的修行来更好地御使兵器,它们不能真的以己意笼罩所见之人,也不能真的进入人的心神境之中。」安静的车厢里,少女慢慢品着茶,娓娓讲述着,街上的灯光从窗帘的罅隙中流过。

崔家的车马实在平稳舒适,长孙玦和崔照夜坐在一处,裴液自己倚在一个小榻上,阖目听着。

「那麽我想,反过来应当也同样可行——即将『天地』,传达入剑者之『心』。」崔照夜道,「因而使剑者本身能够具备某种神异的状态,大约类似武者提的『伟力归己』。」

长孙玦轻轻点着下巴:「听起来有些像『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

「也不错。儒家希求通过经典去触摸世间真理,何异于剑者希求通过剑去追求道。」

裴液道:「长孙同窗,什麽是『六经注我』?」

长孙玦笑:「你知道我们总想通释五经,以求获得一可供奉行之圭臬。但有一种说法是,经典不过是对我本心固有之良知的阐发,只要修持我心,六经便皆是我之注脚。」

「.这听起来像个狂生。」

「哪有。我们刚刚课上正说了,孔子讲『天生德于予』,其实孟子也认为仁心天生,他们写作经典,本来也是从己心中阐述出来。因此『六经注圣』,自然也可以『六经注我』.」

「你先闭嘴。」崔照夜抬手制止,「所以裴少侠,我认为,人一定也可以通过剑使自身获得某种变化,这是我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构思,今天晚上我们就试一试。」

她看着少年:「我叫它【剑态】。」

「剑态.」

「态者,心所能必见于外也。我认为它代表一切『以剑通心』之后,剑者能获得的神异。」谈起自己的构思,少女的兴奋肉眼可见,「如果这种尝试能够成功,那就代表我们的设想至少是一条可以走很远的路!」

「崔姑娘有很多这样的构思吗?」

「读得多自然就想得多。」崔照夜笑,仰在靠背上,然后抿唇顿了一下,「裴少侠,我有一个毕生追求的壮志。」

「什麽?」

「我想通解天下剑术,梳理万般剑理,将修剑之路从低到高尽数打通.然后写一本书。」崔照夜眼睛在暗色中亮闪闪的,确实如两颗明珠,「《六朝剑艺概论》是对剑史的梳理,《说剑》也只是高屋建瓴的剑理概述,《洗日阁谈剑》通畅明白,却既浅且乱,近于随笔……我想不加任何定语,就撰写一本阐述『剑』的典籍。」

「……」

「每一字都细细斟酌,每一个问题都正面面对,而且必要解决。」崔照夜畅想着,「我写下的文字,要如经典一样流传于后世剑道。」

裴液肃生敬意,他自己刚刚能读写书,写文章还是一塌糊涂,只听一听就知道这是一项怎样庞大的工程。

「这一定得很多字吧?」

「我想差不多三百万到四百万之间。」

裴液再次肃生敬意,不禁问道:「崔姑娘现下写了多少了?」

「还在想名字。」

「……」

「我现下想叫它《剑典》,可又觉是否庸常.」她忽然偏了偏头,温柔一笑,「不如裴少侠帮我想一个吧。我若能写成此书,一定少不了裴少侠在剑道上的襄助,届时这本书咱们可以共同署名。」

裴液还没说话,长孙玦在旁边伸指道:「不如你们名字各取一个字好了——就叫《明裴剑典》吧。」

「……」崔照夜沉默地看了她一眼。

(本章完)

「……崔姑娘,有想过?」

「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可是从没有人能为我一验。」崔照夜看着他,「裴少侠愿意和我一起,试着攀一攀这座绝壁吗?」

裴液怔住,这当然是绝壁,也是有些冒昧的邀请。

它固然不是要少年改换剑路,也难免要付出诸多精力,而它一切只是刚刚存在于设想之中。

但刚刚少女的话确实击中他了。

他忽然想起,确实是有这样的剑的,他亲眼见过,也亲手握住过。

……【裸心见刃】,是否正是这条路上的天狼之星?

「荣幸之至。」他轻声道,「多谢崔姑娘青睐。」

崔照夜眼睛都笑得眯起来了,偏头道:「是只有裴少侠,才令我看到了这条路的希望。」

她忽然高高举起茶杯,向少年豪气道:「此行有知己,不觉蜀道难!乾杯!」

裴液笑着起身,十七岁的少年和少女在瘦骨陡峭的冬林里高高举杯,已经放凉的茶汤在空中洒出清凉的水线。

这一天是锁鳞辛巳之年的十一月十一日,只有长孙玦有些困地旁观了这一幕。

崔照夜的行动力远超裴液的想像,眼见天色已黑,他正想再约时日相见,少女却已迫不及待地收起纸笔,道:「走吧。」

「……去哪里?」

「修剑院啊。」崔照夜惊讶地偏头看他,「才刚刚戌时,裴少侠不会就不练剑了吧?」

「……」

确实没打算练。

……

舒适宽大的马车上,明珠散放出柔和的光。

「因为『剑』之神异就在此处。」

「它能够将人自己的意丶心,乃至道奇迹般地传达到天地之中。其馀刀枪之类,固然也谈『意』,也修『心』,但那只是希望通过对自身的修行来更好地御使兵器,它们不能真的以己意笼罩所见之人,也不能真的进入人的心神境之中。」安静的车厢里,少女慢慢品着茶,娓娓讲述着,街上的灯光从窗帘的罅隙中流过。

崔家的车马实在平稳舒适,长孙玦和崔照夜坐在一处,裴液自己倚在一个小榻上,阖目听着。

「那麽我想,反过来应当也同样可行——即将『天地』,传达入剑者之『心』。」崔照夜道,「因而使剑者本身能够具备某种神异的状态,大约类似武者提的『伟力归己』。」

长孙玦轻轻点着下巴:「听起来有些像『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

「也不错。儒家希求通过经典去触摸世间真理,何异于剑者希求通过剑去追求道。」

裴液道:「长孙同窗,什麽是『六经注我』?」

长孙玦笑:「你知道我们总想通释五经,以求获得一可供奉行之圭臬。但有一种说法是,经典不过是对我本心固有之良知的阐发,只要修持我心,六经便皆是我之注脚。」

「.这听起来像个狂生。」

「哪有。我们刚刚课上正说了,孔子讲『天生德于予』,其实孟子也认为仁心天生,他们写作经典,本来也是从己心中阐述出来。因此『六经注圣』,自然也可以『六经注我』.」

「你先闭嘴。」崔照夜抬手制止,「所以裴少侠,我认为,人一定也可以通过剑使自身获得某种变化,这是我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构思,今天晚上我们就试一试。」

她看着少年:「我叫它【剑态】。」

「剑态.」

「态者,心所能必见于外也。我认为它代表一切『以剑通心』之后,剑者能获得的神异。」谈起自己的构思,少女的兴奋肉眼可见,「如果这种尝试能够成功,那就代表我们的设想至少是一条可以走很远的路!」

「崔姑娘有很多这样的构思吗?」

「读得多自然就想得多。」崔照夜笑,仰在靠背上,然后抿唇顿了一下,「裴少侠,我有一个毕生追求的壮志。」

「什麽?」

「我想通解天下剑术,梳理万般剑理,将修剑之路从低到高尽数打通.然后写一本书。」崔照夜眼睛在暗色中亮闪闪的,确实如两颗明珠,「《六朝剑艺概论》是对剑史的梳理,《说剑》也只是高屋建瓴的剑理概述,《洗日阁谈剑》通畅明白,却既浅且乱,近于随笔……我想不加任何定语,就撰写一本阐述『剑』的典籍。」

「……」

「每一字都细细斟酌,每一个问题都正面面对,而且必要解决。」崔照夜畅想着,「我写下的文字,要如经典一样流传于后世剑道。」

裴液肃生敬意,他自己刚刚能读写书,写文章还是一塌糊涂,只听一听就知道这是一项怎样庞大的工程。

「这一定得很多字吧?」

「我想差不多三百万到四百万之间。」

裴液再次肃生敬意,不禁问道:「崔姑娘现下写了多少了?」

「还在想名字。」

「……」

「我现下想叫它《剑典》,可又觉是否庸常.」她忽然偏了偏头,温柔一笑,「不如裴少侠帮我想一个吧。我若能写成此书,一定少不了裴少侠在剑道上的襄助,届时这本书咱们可以共同署名。」

裴液还没说话,长孙玦在旁边伸指道:「不如你们名字各取一个字好了——就叫《明裴剑典》吧。」

「……」崔照夜沉默地看了她一眼。

(本章完)

「……崔姑娘,有想过?」

「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可是从没有人能为我一验。」崔照夜看着他,「裴少侠愿意和我一起,试着攀一攀这座绝壁吗?」

裴液怔住,这当然是绝壁,也是有些冒昧的邀请。

它固然不是要少年改换剑路,也难免要付出诸多精力,而它一切只是刚刚存在于设想之中。

但刚刚少女的话确实击中他了。

他忽然想起,确实是有这样的剑的,他亲眼见过,也亲手握住过。

……【裸心见刃】,是否正是这条路上的天狼之星?

「荣幸之至。」他轻声道,「多谢崔姑娘青睐。」

崔照夜眼睛都笑得眯起来了,偏头道:「是只有裴少侠,才令我看到了这条路的希望。」

她忽然高高举起茶杯,向少年豪气道:「此行有知己,不觉蜀道难!乾杯!」

裴液笑着起身,十七岁的少年和少女在瘦骨陡峭的冬林里高高举杯,已经放凉的茶汤在空中洒出清凉的水线。

这一天是锁鳞辛巳之年的十一月十一日,只有长孙玦有些困地旁观了这一幕。

崔照夜的行动力远超裴液的想像,眼见天色已黑,他正想再约时日相见,少女却已迫不及待地收起纸笔,道:「走吧。」

「……去哪里?」

「修剑院啊。」崔照夜惊讶地偏头看他,「才刚刚戌时,裴少侠不会就不练剑了吧?」

「……」

确实没打算练。

……

舒适宽大的马车上,明珠散放出柔和的光。

「因为『剑』之神异就在此处。」

「它能够将人自己的意丶心,乃至道奇迹般地传达到天地之中。其馀刀枪之类,固然也谈『意』,也修『心』,但那只是希望通过对自身的修行来更好地御使兵器,它们不能真的以己意笼罩所见之人,也不能真的进入人的心神境之中。」安静的车厢里,少女慢慢品着茶,娓娓讲述着,街上的灯光从窗帘的罅隙中流过。

崔家的车马实在平稳舒适,长孙玦和崔照夜坐在一处,裴液自己倚在一个小榻上,阖目听着。

「那麽我想,反过来应当也同样可行——即将『天地』,传达入剑者之『心』。」崔照夜道,「因而使剑者本身能够具备某种神异的状态,大约类似武者提的『伟力归己』。」

长孙玦轻轻点着下巴:「听起来有些像『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

「也不错。儒家希求通过经典去触摸世间真理,何异于剑者希求通过剑去追求道。」

裴液道:「长孙同窗,什麽是『六经注我』?」

长孙玦笑:「你知道我们总想通释五经,以求获得一可供奉行之圭臬。但有一种说法是,经典不过是对我本心固有之良知的阐发,只要修持我心,六经便皆是我之注脚。」

「.这听起来像个狂生。」

「哪有。我们刚刚课上正说了,孔子讲『天生德于予』,其实孟子也认为仁心天生,他们写作经典,本来也是从己心中阐述出来。因此『六经注圣』,自然也可以『六经注我』.」

「你先闭嘴。」崔照夜抬手制止,「所以裴少侠,我认为,人一定也可以通过剑使自身获得某种变化,这是我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构思,今天晚上我们就试一试。」

她看着少年:「我叫它【剑态】。」

「剑态.」

「态者,心所能必见于外也。我认为它代表一切『以剑通心』之后,剑者能获得的神异。」谈起自己的构思,少女的兴奋肉眼可见,「如果这种尝试能够成功,那就代表我们的设想至少是一条可以走很远的路!」

「崔姑娘有很多这样的构思吗?」

「读得多自然就想得多。」崔照夜笑,仰在靠背上,然后抿唇顿了一下,「裴少侠,我有一个毕生追求的壮志。」

「什麽?」

「我想通解天下剑术,梳理万般剑理,将修剑之路从低到高尽数打通.然后写一本书。」崔照夜眼睛在暗色中亮闪闪的,确实如两颗明珠,「《六朝剑艺概论》是对剑史的梳理,《说剑》也只是高屋建瓴的剑理概述,《洗日阁谈剑》通畅明白,却既浅且乱,近于随笔……我想不加任何定语,就撰写一本阐述『剑』的典籍。」

「……」

「每一字都细细斟酌,每一个问题都正面面对,而且必要解决。」崔照夜畅想着,「我写下的文字,要如经典一样流传于后世剑道。」

裴液肃生敬意,他自己刚刚能读写书,写文章还是一塌糊涂,只听一听就知道这是一项怎样庞大的工程。

「这一定得很多字吧?」

「我想差不多三百万到四百万之间。」

裴液再次肃生敬意,不禁问道:「崔姑娘现下写了多少了?」

「还在想名字。」

「……」

「我现下想叫它《剑典》,可又觉是否庸常.」她忽然偏了偏头,温柔一笑,「不如裴少侠帮我想一个吧。我若能写成此书,一定少不了裴少侠在剑道上的襄助,届时这本书咱们可以共同署名。」

裴液还没说话,长孙玦在旁边伸指道:「不如你们名字各取一个字好了——就叫《明裴剑典》吧。」

「……」崔照夜沉默地看了她一眼。

(本章完)

「……崔姑娘,有想过?」

「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可是从没有人能为我一验。」崔照夜看着他,「裴少侠愿意和我一起,试着攀一攀这座绝壁吗?」

裴液怔住,这当然是绝壁,也是有些冒昧的邀请。

它固然不是要少年改换剑路,也难免要付出诸多精力,而它一切只是刚刚存在于设想之中。

但刚刚少女的话确实击中他了。

他忽然想起,确实是有这样的剑的,他亲眼见过,也亲手握住过。

……【裸心见刃】,是否正是这条路上的天狼之星?

「荣幸之至。」他轻声道,「多谢崔姑娘青睐。」

崔照夜眼睛都笑得眯起来了,偏头道:「是只有裴少侠,才令我看到了这条路的希望。」

她忽然高高举起茶杯,向少年豪气道:「此行有知己,不觉蜀道难!乾杯!」

裴液笑着起身,十七岁的少年和少女在瘦骨陡峭的冬林里高高举杯,已经放凉的茶汤在空中洒出清凉的水线。

这一天是锁鳞辛巳之年的十一月十一日,只有长孙玦有些困地旁观了这一幕。

崔照夜的行动力远超裴液的想像,眼见天色已黑,他正想再约时日相见,少女却已迫不及待地收起纸笔,道:「走吧。」

「……去哪里?」

「修剑院啊。」崔照夜惊讶地偏头看他,「才刚刚戌时,裴少侠不会就不练剑了吧?」

「……」

确实没打算练。

……

舒适宽大的马车上,明珠散放出柔和的光。

「因为『剑』之神异就在此处。」

「它能够将人自己的意丶心,乃至道奇迹般地传达到天地之中。其馀刀枪之类,固然也谈『意』,也修『心』,但那只是希望通过对自身的修行来更好地御使兵器,它们不能真的以己意笼罩所见之人,也不能真的进入人的心神境之中。」安静的车厢里,少女慢慢品着茶,娓娓讲述着,街上的灯光从窗帘的罅隙中流过。

崔家的车马实在平稳舒适,长孙玦和崔照夜坐在一处,裴液自己倚在一个小榻上,阖目听着。

「那麽我想,反过来应当也同样可行——即将『天地』,传达入剑者之『心』。」崔照夜道,「因而使剑者本身能够具备某种神异的状态,大约类似武者提的『伟力归己』。」

长孙玦轻轻点着下巴:「听起来有些像『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

「也不错。儒家希求通过经典去触摸世间真理,何异于剑者希求通过剑去追求道。」

裴液道:「长孙同窗,什麽是『六经注我』?」

长孙玦笑:「你知道我们总想通释五经,以求获得一可供奉行之圭臬。但有一种说法是,经典不过是对我本心固有之良知的阐发,只要修持我心,六经便皆是我之注脚。」

「.这听起来像个狂生。」

「哪有。我们刚刚课上正说了,孔子讲『天生德于予』,其实孟子也认为仁心天生,他们写作经典,本来也是从己心中阐述出来。因此『六经注圣』,自然也可以『六经注我』.」

「你先闭嘴。」崔照夜抬手制止,「所以裴少侠,我认为,人一定也可以通过剑使自身获得某种变化,这是我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构思,今天晚上我们就试一试。」

她看着少年:「我叫它【剑态】。」

「剑态.」

「态者,心所能必见于外也。我认为它代表一切『以剑通心』之后,剑者能获得的神异。」谈起自己的构思,少女的兴奋肉眼可见,「如果这种尝试能够成功,那就代表我们的设想至少是一条可以走很远的路!」

「崔姑娘有很多这样的构思吗?」

「读得多自然就想得多。」崔照夜笑,仰在靠背上,然后抿唇顿了一下,「裴少侠,我有一个毕生追求的壮志。」

「什麽?」

「我想通解天下剑术,梳理万般剑理,将修剑之路从低到高尽数打通.然后写一本书。」崔照夜眼睛在暗色中亮闪闪的,确实如两颗明珠,「《六朝剑艺概论》是对剑史的梳理,《说剑》也只是高屋建瓴的剑理概述,《洗日阁谈剑》通畅明白,却既浅且乱,近于随笔……我想不加任何定语,就撰写一本阐述『剑』的典籍。」

「……」

「每一字都细细斟酌,每一个问题都正面面对,而且必要解决。」崔照夜畅想着,「我写下的文字,要如经典一样流传于后世剑道。」

裴液肃生敬意,他自己刚刚能读写书,写文章还是一塌糊涂,只听一听就知道这是一项怎样庞大的工程。

「这一定得很多字吧?」

「我想差不多三百万到四百万之间。」

裴液再次肃生敬意,不禁问道:「崔姑娘现下写了多少了?」

「还在想名字。」

「……」

「我现下想叫它《剑典》,可又觉是否庸常.」她忽然偏了偏头,温柔一笑,「不如裴少侠帮我想一个吧。我若能写成此书,一定少不了裴少侠在剑道上的襄助,届时这本书咱们可以共同署名。」

裴液还没说话,长孙玦在旁边伸指道:「不如你们名字各取一个字好了——就叫《明裴剑典》吧。」

「……」崔照夜沉默地看了她一眼。

(本章完)

「……崔姑娘,有想过?」

「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可是从没有人能为我一验。」崔照夜看着他,「裴少侠愿意和我一起,试着攀一攀这座绝壁吗?」

裴液怔住,这当然是绝壁,也是有些冒昧的邀请。

它固然不是要少年改换剑路,也难免要付出诸多精力,而它一切只是刚刚存在于设想之中。

但刚刚少女的话确实击中他了。

他忽然想起,确实是有这样的剑的,他亲眼见过,也亲手握住过。

……【裸心见刃】,是否正是这条路上的天狼之星?

「荣幸之至。」他轻声道,「多谢崔姑娘青睐。」

崔照夜眼睛都笑得眯起来了,偏头道:「是只有裴少侠,才令我看到了这条路的希望。」

她忽然高高举起茶杯,向少年豪气道:「此行有知己,不觉蜀道难!乾杯!」

裴液笑着起身,十七岁的少年和少女在瘦骨陡峭的冬林里高高举杯,已经放凉的茶汤在空中洒出清凉的水线。

这一天是锁鳞辛巳之年的十一月十一日,只有长孙玦有些困地旁观了这一幕。

崔照夜的行动力远超裴液的想像,眼见天色已黑,他正想再约时日相见,少女却已迫不及待地收起纸笔,道:「走吧。」

「……去哪里?」

「修剑院啊。」崔照夜惊讶地偏头看他,「才刚刚戌时,裴少侠不会就不练剑了吧?」

「……」

确实没打算练。

……

舒适宽大的马车上,明珠散放出柔和的光。

「因为『剑』之神异就在此处。」

「它能够将人自己的意丶心,乃至道奇迹般地传达到天地之中。其馀刀枪之类,固然也谈『意』,也修『心』,但那只是希望通过对自身的修行来更好地御使兵器,它们不能真的以己意笼罩所见之人,也不能真的进入人的心神境之中。」安静的车厢里,少女慢慢品着茶,娓娓讲述着,街上的灯光从窗帘的罅隙中流过。

崔家的车马实在平稳舒适,长孙玦和崔照夜坐在一处,裴液自己倚在一个小榻上,阖目听着。

「那麽我想,反过来应当也同样可行——即将『天地』,传达入剑者之『心』。」崔照夜道,「因而使剑者本身能够具备某种神异的状态,大约类似武者提的『伟力归己』。」

长孙玦轻轻点着下巴:「听起来有些像『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

「也不错。儒家希求通过经典去触摸世间真理,何异于剑者希求通过剑去追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