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头或许有他们的房子呢!
气氛比刚刚更好了,一群人干着活,时不时聊两句。
有人就打趣之前那个说能瞑目的,“没想到咱们真能买,你这话说早了。”
那人也不臊,面上全是喜气,“这我可不愿闭眼了,我得好好活着,给我妻儿苦出这么一间房子出来!”
胡老三亦如是。
晚间,胡家人下工回到棚子里,交流信息。
胡老娘和胡大嫂被分去了给劳工们做饭;胡二嫂和胡三嫂在慈幼院做饭和打下手。
胡三嫂道:“现在还没盖好,我们帮着抬木头捡石头啥的,等弄好了,我们就负责洗衣做饭了。”
听说里边还有人教导那些没了爹娘的可怜孩子呢,学个手艺,往后能自己过活。
她原本有些羡慕,但又听人说,幽州有专门的幼学堂和蒙学堂。
妯娌两个商量着,等往后家里有银钱了,也送孩子们去读书学手艺。
胡老二则去修筑城墙了。
“我瞧见洪大武了,我们跟他们干的活不一样,他们累的很,完全是当驴子使的。”
胡大嫂啐了一口,“活该!”
那些个祸害,越惨越好。
如今这样,不过是罪有应得罢了。
胡家人对他们不敢兴趣,他们更关注现在的美好生活,尤其是胡老三说了在盖房子的事。
胡老太想着,这城中来了许多人,到时候那地方肯定有人住的。
人一多,总会有些买卖。
“从今儿起,你们都好好干,下工后再去瞧瞧有没有别的活计能做,咱们先买下一处屋子再谈别的。到时候,说不得还能做个小生意呢。”
胡老娘一向有主意。
她这么一说,胡家人心里都火热起来,连连点头。
说不得,这日子会比从前在家的时候还好呢!
……
虽然幽州官府有钱,但顾清明还是选择将手伸向别人的腰包,比如豪族乡绅。
当然,前边他已经要过一遍了,这回就不能硬来。
顾清明往京城递了折子,内容主要是说收容流民的措施,以及在此回灾情中,本地豪族乡绅慷慨解囊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永明帝跟顾清明打过几次配合,一见他这折子就知道他要做什么。
“既是有功,自然该赏。”
永明帝提笔蘸墨,赐与墨宝。
顾清明收到之后,宴请幽州豪族乡绅,席间极为高调的将永明帝墨宝送出,言天子知道诸位贡献,极为高兴。
没有得到此荣誉的家主,嫉妒的眼睛都红了。
他们是不把一个知府、参议什么的放在眼里,可谁能拒绝皇帝的墨宝呢?
那是陛下亲笔所书的嘉奖,可以供在祠堂传家的哇!
顾清明适时提出,收拢流民是上边的命令,此项任务的完成还有赖于在座各位的帮助,到时候必会为各位请功。
有胡萝卜在前头吊着,在场之人咬牙。
帮!必须帮!
回去之后,各家送钱送粮,还开设了粥棚,给官方减轻不少压力。
顾清明感慨,不愧是大户人家。
他们的钱粮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