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他年少时受过老师的恩惠,知道随手一帮可能会对人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他有能力之后,凡是遇到需要帮助且他能帮的,总是习惯性伸出援手,这导致他的人缘极好,人脉也广。
再有,他还有许多学生……
总之,魏思远的帖子下出去,凡是他请的,都按时来了。
寒暄过后,魏思远说出了请他们来的目的。
“几位都是平州人,或是在平州居住多年,自然知道崇州的情况。从前确实不大行,但近几年有所好转,如今要办学,老师托我寻几个先生。”
魏思远先情况说的明白,在座的人或是他的至交好友,或是他的得意门生,他不想坑他们。
“虽说崇州现在不错,但我还没去过,是以具体如何还不知晓。”
有一人说:“看来是不大好,依李先生信中所说,他们还在寻给秀才讲课之人,这……”
说句不好听的,在座的都是进士,给秀才讲课委实有些大材小用了。
魏思远就说:“请几位来只是商讨,全凭你们心愿,若是愿意,咱们就一起出发,若是不愿,日后要寻我,可就要去崇州咯。”
他们几个每隔一段时间总要聚一聚,从前同在平州还好,往后可就不一定了。
有人不愿,有人情愿。
“老夫上了年纪,平日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做,只与你们这帮人谈天说地罢了,现在有机会到外头走一走也好。”
“说的是,我家娘子身子不大好,大夫也说最好叫她常出去走走,听说崇州风景不错,在平州居住多年,也一直没时间过去瞧瞧。”
“那我也去吧,教书呢,很多年没教咯。”
“……”
最终确定去崇州的总共有九人,算上魏思远就是整十人。
因着有人孤身前去,有人则要带家眷,是以出发的时间并不相同。
魏思远写了信给老师,李先生又将此消息告知了顾清明。
王同知等人表示,没事,他们每天派人在崇州城门口等着都行,只要他们来!
老师的人选确定,就可以着手准备招生了。
在招生之前,还需要做的就是检查一下官学的修建进度。
一期工程修建了大半,已经有一半能投入使用。
这天顾清明领着云竹和馒头一起来逛,又是一个全家出游的日子。
馒头之前来的时候,这边还是如破庙般荒芜,这次来,就已经大变了模样。
他很好奇,指着各处地方询问分别用做来做什么的。
云竹是看过官学的图纸的,甚至很多地方都有她的设计,就由她为儿子解答。
“这块地是运动场,学生们可以在这边玩蹴鞠什么的,毕竟身体是本钱,你爹当年就吃了身体不好的亏……”
“这一块往后种些菜,也不必特意找人,叫学生闲暇时候种就行了,正好锻炼一下,长成后供给食堂……”
“这边往后叫学生们种树种花草,咱们这或许能成为桃李满天下的那种官学呢,叫第一届学生留下点东西。”
对于这个,馒头跃跃欲试,“我也想种树。”
顾清明道:“种,你也是官学第一届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