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崇州本地广植棉花,但这个得等到不缺粮后才能实施。
目前缺粮的情况下,还是不能让棉花占了稻谷的田地。
其二,从外头运输,不过这个得等到百姓手里有余钱,才能正式施行。
总而言之,缺布这个问题目前在顾清明这里,还排不上号。
当务之急是多建厂多招工,让百姓摆脱对土地的过度依赖。
“但是,建个什么厂好呢?”
云竹一手撑着下巴,一手拿着空间里的桃子啃着,随口建议。
“水果加工厂怎么样?咱们这地方的水果不是挺多么,品质还好。”
“水果加工厂?”
云竹看着他,“对啊,新鲜水果即便用冰镇着,也运送不了多远,但果脯啊,罐头啊就不一样了。虽说保质期没那么久,但一两个月总行的吧?”
顾清明点头,“倒也是个好主意,不如就从桃子开始?”
夫妻俩一拍即合,开始细细商讨。
不久后,官府张贴告示,建议民众在有余力的情况下种一些果树。
之所以会张贴这条告示,不过是顾清明和云竹想给百姓增加点收入罢了。
等日后水果加工厂开起来,百姓零星的来卖水果,他们也是收的。
三瓜俩枣的虽然不多,但攒攒也能买一斤肉哄哄肚子。
看到这条告示时,百姓有些摸不着头脑,好端端的种果树做什么?
不过出于对官府的信任,百姓回家之后,还是移栽了不少果苗在屋前屋后的。
反正也不费什么功夫,以后结果了自家也能吃。
……
要办水果加工厂,肯定要有稳定的原材料供给地。
云竹和顾清明看中了一个离崇州城比较近的村子——桃叶村。
两人驱车到桃叶村,见村子周围有大片的桃林,问过里正,得知年年挂果颇丰。
“实话说,有时候日子难过,都是靠桃子过来的。”
顾清明与云竹对视,果断将水果加工厂的地址落在了桃叶村。
两人都是麻利人,说干就干,上午选址,下午就召集人手准备盖厂房。
桃叶村的村民虽不知道贵人们在折腾啥,但是干活有工钱拿,还管饭,纷纷抢着报名。
青壮多,又有水泥,不过一个多月,厂房就有了雏形。
其他没抢到盖厂房这个活计的也没闲着,顾清明另给他们派了一样活计,种桃树。
桃叶村的野桃树虽多,但日后水果加工厂步入正轨,恐怕就不够了。
现在种植,过个两三年就能挂果供给加工厂了。
近来两个月,桃叶村的村民就没闲下来过,腰包鼓了,脸上的笑也多了。
进了四月,水果加工厂盖好的时候,新一年的春耕来了。
顾清明身边的官差敲响锣鼓,将村民召集到一起。
“今儿水果加工厂正式落成,你们领了工钱后好生春耕,待春耕后,水果加工厂招人手,若有意者记得报名。”
听这话,村民们顿时一脸喜色。
他们可是知道在工厂上班的好处,工钱丰厚又及时,一年还发两身衣裳,说是什么工作服,逢年过节还有礼品赏银呢。
没想到这样的好事,竟然轮到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