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脸上露出赞许的神情,该交代的话都交代完了,他抚膝站起身,和煦道:&ldo;快要人定了,让她们伺候你早些歇下吧,明早还要赶路。
皇后低眉顺眼把人送到门前,俯身道:&ldo;万岁爷也辛苦,万要保重龙体才好。臣妾就不远送了,天儿黑,万岁爷路上小心。
一面又吩咐边上的宫人,&ldo;再取一盏灯来,给万岁爷照道儿。
两盏宫灯,在黑夜里缓缓摇曳着,像飘进了长河里的两片树叶。皇后定定看着灯影走远,等到再觅不见,才觉腿里一软,几乎瘫倒下来。
她身边的女官和嬤嬤忙上来搀扶,七手八脚把人搀到榻上坐定,半晌才见她长出了一口气,对先前那个劝解她的女官说:&ldo;你的话,都对。我怀着身子,还操心那些干什么,明哲保身,养好孩子才是正事。
女官一直在边上侍立着,皇帝的话一字不落地全进了她的耳朵。她知道皇后眼下的心境,堪称是万念俱灰,但灰心一场並不是坏事,至少人被点醒了,往后就不会触万岁爷的逆鳞了。
於是一面伺候皇后躺下,一面温柔替她宽怀:&ldo;娘娘已然是天底下第一有福之人了,后位和皇嗣都在还不算,连母家也平安。放眼看看后宫那些娘娘们,因着金阁老倒台,父兄多多少少都受了牵连,到这会儿还一蹶不振着,脸上也像戴了孝呢。您呀,往后就照万岁爷的意思,好好作养着自己,尽心抚育好皇嗣。有了皇嗣,您还愁什么?您是百样齐全,什么都不缺,至於外头那些和您不相干的事儿,您连问都不用问,只管过您舒心的日子就成了。
阎皇后细想想,也是,皇帝怕麻烦,后位上有了人,只要她不犯天条,应当是可以无惊无险一直坐下去的。万一大局抵不过真情,谣传里的余夫人攀上高枝儿,要名分了,自己大不了退位让贤,上西苑和金娘娘搭伙过日子去。
这一晚的种种起伏,最终被茫茫黑夜掩盖住了,无人知晓。
第二天照例往遵化进发,只是路上行程更匆忙了,中晌几乎没怎么停歇,饭食也比平常精简,只求一个果腹就完了。到了傍晚时候,不像之前算好时辰,赶到预先筹备的地方扎营,这回天暗下来了,还继续往前赶了一程。探路的锦衣卫回来稟报,说探得一个村子,照例徵用。一行人赶紧搭帐,生火做饭,连轴转了两天。等到第三天下半晌,终於摸着了敬陵的边缘,那么一个浩浩荡荡的队伍开进去,先是将先帝的梓宫奉安,然后就能稍加修整,等着落葬的良辰吉时了。
()
||
</br>